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市场

华人收藏为何如此之“热”? 收藏热更是文化热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3-05-22 09:48:52 | 文章来源: 人民日报海外版

清乾隆斗彩苍龙教子双螭耳抱月瓶

5月17日,北京故宫博物院的研究员结束了在加拿大、美国的5场“古文物鉴赏”专题讲座返回北京。谈及此行观感,一位故宫博物院的研究员表示,“当前,海外华人对收藏有着浓厚的兴趣,我们此行一方面为华人收藏家提供了一个分享与交流的平台,另一方面也希望能唤起华人保护文物的热情。”

华人收藏,由冷转热

近年来,华人“收藏热”可谓有目共睹。据统计,2012年华人艺术品拍卖额达到900多亿元,占全球拍卖额的40%,位居世界第一。

华人收藏之“热”,不仅表现在藏品拍卖的额度上,更体现在华人收藏家队伍的不断壮大上。

2012年举办的世界华人收藏家大会,有600多位来自世界各地的华人前来参加。会上华人展示了自己珍藏多年的文物,也交流了收藏的经验。华人收藏家大会负责人刘女士认为,这样大规模的华人收藏大会尚属首次,可见华人收藏之风正在兴起。

据华人收藏家董先生称,30年前,华人收藏家屈指可数。现在,越来越多的华人从热爱收藏,到将收藏作为一种职业,甚至是一种生活,收藏正在走进华人的世界。

此外,华人收藏博物馆也日渐规模化。目前,美国的华人收藏博物馆、展览馆有几十家。2010年,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王先生在参观旧金山华人收藏展览馆后感叹地说:“除中国以外,这里馆藏的百余件中国古代青铜器为世界之最,这些文物精美无比,可谓是国家级珍品。”

收藏热,更是文化热

华人“收藏热”的兴起,不仅与华人生活逐渐变好,华人财富的相对集中有关,也与华人对中华文化的浓厚兴趣密不可分。

30年前,华人收藏家郭先生刚刚移民到加拿大,看到一些中国文物,当时虽然有一种收藏的愿望,但经济实力的薄弱让他无力收藏,到现在才有能力收藏这些珍贵的文物。这些收藏品不仅记录着他在加拿大的奋斗史,也承载着悠久的中华文化。

对此,印尼华人许先生也深有同感,他认为,“华人与中华文化具有天然的联系,文字、饮食、信仰等共同的爱好,可以使世界各地华人形成共同的收藏习俗。”

现年74岁的马来西亚华人陈先生有着50余年的收藏经历,可谓是“老藏家”。在他看来,“收藏是一种文化,更是一种历史,收藏历史古物能让我与中华文化‘隔空对话’。”可见,华人“收藏热”的背后暗藏的是中华文化的“回归热”。

是爱好,更是责任

让流失海外的国宝回家,是很多华人长久以来难以释怀的情结。因此,对一些华人而言,收藏不仅仅是一种爱好,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2013年5月9日,美国华人收藏协会秘书长招思虹女士向首都博物馆捐赠了一套唱片。据悉,目前这套唱片存世量极少,可谓是一件极为珍贵的有关国际援助中国抗战的文物。

据了解,多年来,美国华人收藏协会已向中国国家博物馆、首都博物馆等捐赠华侨文物史料4000余件。“不论是多么珍贵的文物,能促成散落海外的中国文献史料回归中国就是值得的。”招思虹说。

将“国宝”送上回家之路,不仅是华人收藏协会的责任,很多华人收藏家也参与其中。

为了不让国宝“有家难回”,2013年3月,美国华人收藏家林缉光先生将其收藏的600多件中国国宝级文物捐赠给了自己的家乡江门。他说:“来自中国的这些文物是我收藏品中最珍贵的、最喜欢的,收藏这些文物的初衷就是为了能把它们送回到中国,把它们送回故里算是圆了自己的心愿。”

让人感动的还有旅英著名华人收藏家赵泰来先生。30多年来,他先后向中国各地博物馆、艺术院捐赠了6万多件收藏珍品。在他看来,藏品本就不是一己之物,将这些珍贵的文物捐献出来,是华人收藏家应该达到的境界。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