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市场

香港进入“中介消费时代”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3-04-12 10:18:02 | 文章来源: 南方都市报

资料图片

如今,香港的贸易市场、公共推广市场中,“艺术”已经成为了一个另类的“消费品”。“艺术消费”成为众多商场、公共场所装点门面、吸引顾客的重要噱头,很多小型饰具也纷纷搭上“艺术”的班车,一些普通的工艺品、礼品镶上了名家作品的图案,或是被某个著名设计师、创意师做了局部的修饰之后,立刻起到“点石成金”的效果,价格倍增。而有了艺术展览的烘托,商场也逐渐积蓄了一批“铁杆粉丝”,不定期登陆商场的艺术互动节目,也成为人流量的忠实贡献者。种种迹象表明“艺术营销”已经成为香港商业文明的新生特色。

“卖艺术”、“销艺术”如今已是香港人熟知的概念,这不仅仅烘托了“艺术消费”的成功,亦是“中介消费”的胜利。“从某种意义上说,香港甚至已经进入了一个‘中介消费时代’。”香港专业教育学院工商管理系系主任余国柱道出了点睛之句。

“香港艺术营销市场滋生了许多‘中介’角色。其中最典型的职能,就是将‘艺术家’这个小众群体与‘社会’这个大众平台衔接起来,艺术才能产生‘销’的效果。在这个专业分工日趋细化的时代,很多工作都被拆分为细微的片段和流程,比如艺术家就专心致志于创意创作,而管理人、营销人就一味挂念经济效益,但他们的工作却是分散、隔离、‘隔行如隔山’的。它们之间需要‘中介’进行衔接。否则,艰深、抽象的艺术品、艺术理念不可能转化为经济效益。‘中介人’既可识别艺术品的核心创意价值,又能将艺术作品通过市场化的包装模式提高价格、档次。”余国柱补充。

而这种“中介性”并非艺术界独有,它实际上可以辐射、覆盖到香港的整个商业体系、营销体系之中。Zasky敏锐地发现了这点。“‘艺术行政’实质上是‘艺术中介’的一种表现,但不止艺术界,整个香港的商业文明体系之中都特别需要‘中介’。卖房子需要房屋中介,找工作需要猎头式的举荐中介,一些核心数据库、资源库的掌握者同样需要相关的‘懂行中介人’ 来进行委托营销。‘中介消费’几乎可以泛化到任意一个营销领域。过去,人们只需要在自己的专业领域中钻研、打磨,具备某项专业技能即可立足,但按照‘中介消费时代’的人才需求,处于交易链中间环节的推销角色,反而比产品的原创、产品的终端更重要。”Zasky认为,这也是香港商业市场、产业市场从“细分” 重新走向“聚合”,从“割裂”走向“搭配”,向另一个成熟阶段靠拢的标志。

可以预见的是,未来影响香港商业格局的“中介”,还不止“艺术行政人才”这一项。如《中国画家》杂志社常务副社长江福全所说:“以后,随着香港文化创意产业的深入发展,可能还会出现‘学术行政人才’、‘论文推销人才’等新角色,再晦涩的东西,也会有通俗化的表现形式,有接近大众的传播方式。”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