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拍卖行而言,拍品的数量和质量是它的“生命线”。但自从艺术品市场从2011年进入调整期之后,“征集难”的问题开始变得日益突出,今年春拍到来之际情况更加危急,以致有藏家“讥讽”:搞不来“钻石”的拍卖行,现在只能拉来一车“白菜”凑数了。曾经风光无限的拍卖行,是如何陷入“断粮”的窘况之中?它们又该如何突破这个令人尴尬的瓶颈呢?
北京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董国强:
“征集难”是必然结果
除了调整心态别无他法
征集难从去年开始就已经是很突出的问题了,今年比去年更难。苏富比、佳士得纽约的春拍刚刚结束,从结果来看市场还是不错的。但市场好并不意味着拍卖公司的日子就好过——市场缺少好的作品。我们近现代作品的征集还不错,古代作品的征集却难上加难。
拍卖行是目前国内和国际接轨比较快的领域,真正有经验的藏家也都清楚:把东西交给拍卖行可以实现利益最大化,这个共识实际上已经形成。所以,如果说藏家对拍卖行的不信任导致了“征集难”,我并不能认同。就算这是个原因,所占的比重也非常小。
我认为征集难其实是一个规律性的结果,是一个必然会发生的现象。中国的拍卖行在高速发展了20年后,大部分真正的精品已经进入终极买家的手中。它们很难,或者说在相当长时期内,再进入市场。比如台湾的林百里和内地的刘益谦,买了多少好东西,这些东西已经进入他们的私人博物馆,不会再流出来了;还有很多大藏家手里的精品,最终的去向也肯定是捐给博物馆。市场中的好东西必然会越来越少,这是没有办法回避的趋势。
翻翻今年各大拍卖行的图录,可以看见现在市面上流通的东西,跟15年前根本不能相提并论。各拍卖行古代书画图录中做封面的、被力推的艺术品,10件里面有8件放在十几年前绝对不会进入精品的行列。2000年,怀素的《食鱼帖》500万都流拍;宋高宗的《养生论》只卖800万。如果它们出现在今天,都可以轻松过亿。但今天你有再多的钱,也见不到这样的好东西了。
破解这个困局,无论是拍卖行还是买家,除了调整自己的心态之外,似乎没有更好的办法。拍卖行要认清的现实是:不能总想征集那些特别重要的、国宝一级的东西。买家需要接受的现实则是:今天这个市场上,你只能买到比过去差得多的东西,而且要用比过去多得多的钱。15年前,你用几百万可以买到赵孟頫甚至苏东坡的一页书札,现在你能买到清代画家一幅比较好的作品已然非常不错——甚至是,如果你今天不把它买下来,几年之后也许要花两千万来买它。古代书画是中国艺术品市场中最高端、最稳定、买家最忠诚、同时也是炒作成分最小的一个板块,这里的好东西必然是越来越少。
我们还必须面对这样一个现实,也许再过15年,收藏20张王雪涛都能算大收藏家了——就好像在民国,收藏20件乾隆官窑的人可能都不好意思跟人家说自己在搞收藏,但今天你能有20件乾隆官窑,绝对是可以搞个展览了。
海外征集这条路也走不通,因为面临一个关税的问题,现在国内的政策并不利于艺术品的回流。所以,有一些拍卖公司开始将拍卖移师香港。
“征集难”对小拍卖行和大拍卖行的影响都非常大。某种程度上说,大拍卖行的压力会更大。大公司一年的运营成本将近1个亿,每年要拍到10个亿之上才能保证可以赚钱。可以肯定,今年将是非常严峻的一年。
知名收藏家 朱绍良:
玩收藏得“掐尖儿” 收“白菜”没意义
拍卖行都在喊征集难,就我的观察,是非常真实的状况。即便是中国嘉德(香港)公司、北京保利(香港)公司和苏富比,打开今年的图录,都看不到什么真正有价值的好东西。数量倒是不少,但弄一火车的白菜,它的价值也不能同一颗钻石等量齐观。玩收藏就得“掐尖儿”。以嘉德为例:溥儒、王雪涛、于右任、关良成为主角,我看也没什么收藏意义。
我分析原因,主要是大家惜售。中国艺术品的价格在2010年达到了历史最高峰。所有的精品都进入了“亿元俱乐部”。这些东西现在再拿出来看,有些是真好,有些是根本不值那个价钱。前几天纽约苏富比刚刚拍的黄地青花鸠耳尊,非常好的品相,不过300多万美元,合人民币两千多万元,这已经是相当不错的价格了。要在2010年,我估计它能拍到七八千万不止。所以,2010年高位接盘的藏家,在这个市场调整期,只能观望,只能等待。
还有一些是真正好的精品。尽管这两年艺术品市场不太好,但古代书画中的精品还是在不断攀升。苏富比刚刚拍了一个王阳明的手卷,估价30万美元,最后拍到190多万美元,张中的一个小鸟,从12万美元拍到120万美元。唐岱山水卷,40万美元起拍,拍到270多万美元,价格很坚挺。但这些真正的好东西,藏家一旦拥有,就不愿意出手了。中外皆如此,国外一些贵族的城堡里,经常能见到毕加索、莫奈的精品之作,那都是好几代人的收藏。而市场上现在流通的毕加索的作品,都以素描为主,凡·高也都是他鼎盛创作期之前的作品。中国的艺术品市场中,通常也都是一般的东西在倒来倒去。从我个人的角度而言,收到真正的好东西,是要把它收藏起来,沉淀下来的,不会让拍卖行再征集去,尤其是在现在这样的市场条件下。
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因,是经过二十年的发展之后,中国的拍卖行业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比如回款难。拍卖市场上这样的买家不少见:占有欲极强,有钱没钱都敢举牌,举了又不付款。这样的事情多了,自然会打击藏家参与市场的热情和信心。
如果让我用一个字来形容现在的艺术品市场,那就是个“囧”字。资源就这么多,而且向海外征集这条路还走不通。按照中国的海关法规规定,艺术品要算在奢侈品的范畴内,被征收极高的关税。如果这条法规政策不做一番调整的话,拍卖公司无法借助海外渠道突破征集难这个瓶颈。
目前的形势对中国的拍卖行而言,的确是非常大的考验。二十年前,中国只有三四家拍卖公司,现在几百家。可是这个市场的资源是有限的,而且不可再生,越来越少。现在是非常明显的卖方市场。我相信这次很多中小公司会倒闭,对这个行业也是好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