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市场

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十年流变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3-03-26 09:57:29 | 文章来源: 99艺术网

十年之中 仰视的权威日渐遭疑

近几年对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的质疑声音日盛,什么样的策展理念和艺术家能够代表中国参加这一权威展览,使得世界对中国当代艺术发展进程真正有所了解?策展人一职难道谁都能当?参展资格取决于砸钱力度与人际关系?相关起到决定性作用的文化部门对当代艺术的了解又有多少?诸多疑问和批评声每到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公布详情和展出前后就会此起彼伏,这一当初被大家所认同的国际艺术盛事如今越来越面临业界严峻眼光的考验。在艺术界日趋变为名利场的现在,前仆后继奔赴“镀金场”的途中,中国馆的种种都被质疑着,步履艰难。

2009年第53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以艺术家卢昊为策展人,引起一番哗然。青年批评家段君曾经在其文章《策展的堕落:卢昊的中国馆?》中表达了自己的看法:“最近几年‘反策展’或‘去策展’的声浪此起彼伏,部分艺术家组织了不少没有策展人的展览,但几年下来,其学术上的贡献是模棱两可的。我个人认为中国馆最理想的还是由专业策展人来策划,尽管中国馆还没有形成长时段的历史,但最近几届已经说明,还是专业策展人策划得更有水准。”2011年第54届威尼斯双年展之际,段君又在《最后的傀儡——2011年威尼斯中国馆》一文中指出:“威尼斯中国馆最大的问题,并不在于策展人的资质不能服众,也不在于展览机制的缺陷,而是中国馆已经彻底沦为金钱和官方意识形态的傀儡。”可以看出批评的声音从对展览本身各方面质量的“较真”到对促成和参与中国馆力量的失望与无力。

不过有些业界人士倒也觉得,目前中国参与国际性的展览越来越多,威尼斯双年展虽然重要但也没有前些年那么振聋发聩了。曾经参加第53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的艺术家何森在接受99艺术网采访时说道:“随着对世界的了解和交流增多,威尼斯双年展对中国艺术家的影响力和号召力似乎也没以前那么重要了,因为那只是世界艺术里的活动之一,好像也没觉得身边有谁在热切关注。以前对世界了解有限的情况下,我们迷信威尼斯双年展,慢慢了解多了质疑也就产生了,而且越来越深。中国馆也是一样,历来中国艺术参展无不伴随质疑,最初的民间艺术、后来的意识形态、中央美院集体、广东快车,这些其实都很难真正反映中国艺术的学术含量。近年的宽松使更大范围的艺术家可以参展打破了一些“资源垄断”,也许这也是种变化。反面声音一直都有,第一次就有“奥利瓦不是中国艺术的救星”这样的声音,后面有了中国馆后哪一次没有反对声呢?任何制度都有弊端,艺术是个游戏,不用太认真。” 在这一点上,第54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策展人彭锋也觉得:艺术本来就是一个比较开放的领域,如果有一个题目能够引起更多的人加入争论,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事件,也符合当代艺术的特点。因为艺术的确与科学、竞技体育不同,很难说谁能代表中国、谁不能代表中国,这没有一个硬性的指标。对于一个策展人来说,做一个能在历史上被传颂的展览就可以了,其他倒是其次的。其实对其他国家馆来讲,因为他们参加威尼斯双年展的时间很长,好的艺术家基本上都有机会去参加威尼斯双年展,也就没有目前国内这样看重。但对中国馆来说,因为我们参加的时间比较短,所以大家在这个上面特别看重,尤其好像有一种“论资排辈”的感觉,其实大可不必。因为国家馆参加威尼斯双年展的次数会越来越多,人们的好奇感、新鲜感就越来越弱。所以大可不必太着急,说不定哪天就有机会去参加。

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十年道路已经这样走过来了,这在浩瀚的艺术史中本也算不得什么大事,但毕竟还是中国当代艺术走向世界的一个重要窗口。伴随着随之而来的名利双收,越来越多的策展人和艺术家热于跻身这一艺术盛事之中,今年的平行展就多得令人乍舌,当然也鲜有业界专业人士再愿意从学术角度做出批判,而是旁观式的冷笑,等着瞧热闹了。暂撇开中国馆长期以来引起的不满,就今年中国馆环境有所改变这一点,也是值得欣慰的。至少不需要特别头疼于场馆往年所经受的客观限制,能够将艺术作品比较全面的展现出来。今年,王春辰在前不久接受99艺术网采访时表示:“尽自己的努力按照自己的观点和对中国艺术的理解与国际进行交汇、展示和展现,在概念的阐释和交流上尽可能让世界看到中国多样的面貌,展览不是孤立的一种呈现,它是在理解与表述的前提下引导别人去看、去理解。对于这次展览,我把它作为一种现象呈现展示出来,至于它能够获得一个什么样的反馈,希望像我们说当代艺术或者当代文化现象一样,体现出大家不同角度的观看。”让我们拭目以待本届中国馆的面貌将如何,自此下一个中国馆十年又将开始,希望在多年被大家关注且指正的展览道路上,能够更加规范起来,走出一个精彩的未来!

   上一页   1   2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