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市场

审美需求催生外国艺术展引进热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3-03-18 10:03:32 | 文章来源: 中国文化报

上海复旦大学视觉艺术学院组织二年级学生参观“电场:超越超现实——法国蓬皮杜中心藏品展”

上海复旦大学视觉艺术学院组织二年级学生参观“电场:超越超现实——法国蓬皮杜中心藏品展”

在中国,“美盲”更比“文盲”多,很多高学历的人一辈子都很少去美术馆。从这个角度讲,中国人的艺术素养相比欧美发达国家民众还相差很远。

我们需要有一个更为宽松的政策环境,需要政府和社会的积极支持和帮助,需要同行间的协调。比如建立政府担保机制,这可免去大型高档项目的巨额保险费用,这在有的发达国家已经推行。而借展费也需要同行间多加协调,否则容易将文化交流的公益事业推向纯市场化运作,无形中抬高引进成本。

3月14日,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电场:超越超现实——法国蓬皮杜中心藏品展”结束的前一天,杭州某公司职员蔡易远专门向公司请假赶赴上海,观看了这场集毕加索、安迪·沃霍尔、杜尚等大师佳作的艺术盛宴。

“老实说,有点看不懂。”谈起观感,蔡易远咂咂嘴,“有两点体会,一是展览非常好玩,艺术家的创意出人意料,很让人享受,也很受启发;二是观看当代艺术需要有更多的背景知识,否则理解起来有困难。”

“法国蓬皮杜中心藏品展”并不是蔡易远观看的第一个外国作品来华展,之前,“2011毕加索中国大展”“米勒、库尔贝和法国自然主义——法国奥赛博物馆珍藏展”等,他都曾专程前往上海。对于中国国家博物馆正在展出的“道法自然——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精品展”,蔡易远也表现了极大兴趣。“这几年国外作品展逐渐多了起来,这对我们这些艺术爱好者是一个机会。以前很多知识只能从书本上获得,现在看了原作,与想象的大不相同,实体的展览给我带来了全新的体验。”蔡易远说,希望每个城市的美术馆、画廊都能引进高品质的外国艺术展,哪怕是很小的展览,也能吸引市民和孩子前往,增加人们对世界文化的理解,提高艺术修养。

外国艺术展接踵而至 年轻人观展热情高

外国艺术展在中国的逐渐热络始于2005年前后。当年,中法两国互办“文化年”活动,举办了很多艺术展览。之后,中国意大利年、俄罗斯国家年、西班牙文化年、中韩文化交流年等接踵而至。“这种持续升温的中外文化交流活动,给中国观众带来了更多欣赏世界艺术的机会。”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馆馆长王立梅对《美术文化周刊》表示。

随着外国艺术展的逐渐增多,这些展览的展出地点也由以北京中国美术馆为主阵地,逐渐发展到上海、广州、成都等一线城市的各级美术馆、博物馆、艺术中心和画廊。如“梵高和阿姆斯特丹的画家们”在首都博物馆展出,“2012毕加索中国大展”在成都当代美术馆展出,“走向现代:英国美术300年”在中华世纪坛和广东美术馆展出等。但是,尽管展览的数量逐渐增加,展出范围也逐步扩大,但中国观众仍然觉得“很不解渴”。

1   2   3   下一页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