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市场

撞衫误会 “买得起艺术节”齐发力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3-03-01 09:43:06 | 文章来源: hiart.cn

2012年10月份,买得起艺术节进驻上海,首次使用了“SURGE“这个名字

2月26日,原AAC(Affordable Art China)买得起艺术节在微博发布了正式更名为“SURGE Art艺起”的官方消息,称新年新品牌,即将于五月份在北京开幕的艺术节进入了作品征集阶段。而三月份的展览讯息则提示“艺术•带回家——香港新晋艺术家作品展”将于3月15日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开幕,该展览的海报上标注“AAF(Affordable Art Fair)”,中文翻译过来便是“买得起艺术博览会”,也常常被误翻为“买得起艺术节”。由此给人造成一种疑惑,两家“艺术节”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他们是同一家吗?据AAF(Affordable Art Fair)官网资料显示,AAF是Will Ramsay于1999年在伦敦创立的品牌,经历十几年的发展之后,该品牌落地项目逐渐覆盖至全球包括洛杉矶、墨西哥城、纽约、西雅图、伦敦、阿姆斯特丹、布鲁塞尔、汉堡、米兰、斯德哥尔摩、罗马、新加坡、香港在内的十三座城市,这次的“艺术•带回家”正是该品牌进驻香港的开端,展览得到了星展银行的赞助。香港项目的团队主要由目前执掌新加坡买得起艺术节的总监Camilla Hewitson负责,她此前曾参与过迪拜艺博会的筹办工作。

在Affordable Art Fair日前的2013年行程列表上,从二月到六月,旗下艺术节项目将陆续在布鲁塞尔(2月21日-24日)、米兰(3月7日-10日)、伦敦巴特西区(3月7日-10日)、香港(3月15日-17日)、纽约(4月4日-7日)、布里斯托尔(4月26日-28日)、伦敦汉普斯蒂德区(6月13日-16日)相继开幕,目前并未开设内地项目。

“SURGE Art艺起”则是前《Time Out Beijing》主编英国人彭乐天(Tom Pattinson)于2006年在北京创立的品牌,并于2012年10月首次将落地项目带入上海。彭乐天说:“我们两家完全不一样。他们全部是出售展位,画廊参展,类似于艺术北京博览会,我们是直接与艺术家合作。”并透露“SURGE Art艺起”也将在年底进驻香港。

事实上,令这样一重困惑加重的原因还在于,《Time Out》杂志中文版也曾于2008年发起以“买得起艺术节”命名的活动,展会形式类似于AAF,主要与上海本地的画廊共同合作推荐艺术家作品,并邀请策展人进行展览策划;相隔三年,《Time out》在2011年12月再度推出同类艺术项目,主推价位被控制3000元至30000元间的作品,不过这回不叫“买得起艺术节”,而是“零挥霍艺术季”。致电《Time Out》编辑部,对方告知自2011年后,暂未有新的展会计划,且与国外的AAF并无关联。而《Time Out》发起的“买得起艺术节”也与彭乐天创办的“买得起艺术节”并不存在交集。

“我们改名一方面是出于创建新品牌的意愿。另一个原因则在于,其他艺术节不仅复制我们的模式,而且复制我们的名字。”彭乐天说道,“据我所知,2008年以后没有以‘Affordable Art 买得起艺术’命名的艺术活动,因为我们注册了商标,如果有其他人用这个名字就是在侵权。”

当然,同类活动不断兴起也并不奇怪。彭乐天表示在国外同类型的“买得起艺术节”的活动几乎每半个月就有一次。而问及AAF进驻香港,对“SURGE Art艺起”而言,是否意味着竞争更激烈?彭乐天回应道:“越来越多的画廊或者艺术节销售买得起的艺术品,会让老百姓认识到艺术的多样化可能,这是一个好事。”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