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淘”势力正向艺术品市场蔓延。近日,美国篮球明星科比放在网上拍卖的签名面具以6.71万美元高价拍出,而“中国未来——HIHEY.COM新兴艺术家计划”在今日美术馆展出,展览的同时,300位新兴艺术家的作品也通过网站进行网络拍卖。目前,国内已有艺术品电商逾千家,不论国内国外,艺术品“在线拍卖”再次引起热议。
艺术品的电商平台会否对传统画廊和拍卖行造成冲击?而网络化虚拟交易背后的真真假假又靠什么来保证?记者昨日采访了部分专家和业内人士,他们表达了各自的观点。
“在线拍卖”已有17年历史
世界首家“在线拍卖”网站为1995年成立于纽约的artnet.com网站,该网站的网上竞拍业务也标志着全球首家艺术品在线竞价拍卖网站正式上线。中国的艺术品网上交易平台的起步也不算太晚。2000年,嘉德在线拍卖有限公司成立,将拍卖与电子商务相结合的模式,标志着我国艺术品网上交易的逐渐形成。
据了解,目前,国内已有艺术品电商逾千家,除嘉德在线、博宝网等著名电商企业外,雅昌、艺术国际等艺术类门户网站也拥有电商平台,综合类电商企业如淘宝也有收藏频道。一些老字号也开始试水线上拍卖,如西泠印社于2009年上线,琉璃厂于2010年上线,许多画廊、美术馆则开通了电商平台。
Hihey总裁何彬昨日向本报记者透露,2011年4月上线的Hihey.com运营至今,艺术品在线交易总额已达5000多万元,每天的成交额为20万元,正以100%的速度全力增长。何彬表示,目前,Hihey已经和1500多名艺术家签约,“相对于传统的艺术品销售渠道,‘在线拍卖’门槛较低,每位艺术家的每幅作品只收100元挂牌费,互联网得以让更多的艺术家获得被展示和收藏的机会。”
70后新买家出现
随着艺术品拍卖网站不断优化交易模式,“在线艺术品拍卖”正步入高速发展期,并以其多种优势逐渐获得买家认可。尤其是那些习惯了网购的年轻人,看待艺术品网上拍卖也有了全新的视角。“网淘”艺术品的消费方式快速成长为新兴中产阶级艺术化生存和艺术品“淘宝”的乐土。
何彬介绍,公司现在拥有的1.2万名新买家以70后为主,有投行的高级白领、大学教授、私企业主、金融行业的管理层等。何彬说:“我们惊喜地发现,有不少工薪阶层买家开始关注艺术品拍卖市场,比如一些三四线城市的医生,或者80后公务员。这是一个长期以来被传统的艺术品收藏市场所忽略的庞大群体。他们的平均年收入大概在40万左右,开始觉得自己的生活中需要艺术,但拍卖行、画廊距离他们很遥远,网络‘淘宝’却让他们有天然亲近感。”
70后藏友刘先生表示,自己接触艺术品收藏已有3年时间,“刚开始是去实体画廊,但买得很少。一方面是价位较高,开价都在10万元以上,此外,我不想把资金都放在一两个画家的一两件作品上。两年前,我发现了国内的艺术品电商网站,觉得很惊喜。轻点鼠标,就可以看到上百位艺术家的上千件作品,价格空间也比较大,从几百元、几千元到几万元都有。它帮我实现了本以为无法实现的收藏梦想。”
刘先生认为,虽然目前国内艺术品电商平台数量激增,但总体发展是落后于海外发达国家的。“收藏仅靠少数富豪来支撑是不够的,要想越做越大,就必须把大量的金领白领的需求挖掘出来。”刘先生说。
当代作品成“网拍”主流
尽管“在线拍卖”具备便捷优势,但对于许多习惯“眼见为实”的国内买家而言,作品的“真伪”的确成为他们购买时最为忐忑的内因。于是,价格高昂的古代绘画作品、书法艺术等难于网上成交,当代作品成“网拍”主流。
何彬介绍,Hihey上线至今,卖出的最贵画作是495万元的吴冠中和乔十光共同创作的《傣家节日》,3万元左右的作品占的比重最大。
何彬说:“当代艺术作为正在发生中的事物,其实还没有真正意义的大师。所以如果有人一年拿几十万、几百万去买当代艺术品的话,我认为他的心态、动机以及对风险的控制可能都会出现问题。我们更鼓励那些一年拿出不超过10万元放在艺术品投资方面,买的艺术品单价不要超过5万元的收藏行为,并把这类藏家定义为‘天使收藏家’。他们每年的消费是可控的,在艺术的审美价值上有自己的判断力,并且以这种方式和同时代的艺术家共同成长。”
传统拍卖VS在线拍卖
网拍效率高又如此便捷,那么大型文物艺术品拍卖会能否被网络全部取代呢?中国书画、古玩瓷器能否也在网络上进行拍卖呢?
资深藏家杨杨表示,对于卖方来说,“在线拍卖”的确存在佣金比率较低、增加拍品曝光率、更多人的参与进而发现真实价格、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收益及完成交易四大优势;而对于买方来说,“网拍”除了节省时间和精力,还可以随时随地以各种互联网终端进行出价交易。
“尽管如此,‘在线拍卖’不会取代‘传统拍卖’”。北京华夏传承国际拍卖公司顾问、深圳儒舍画廊董事长林国雄不认为网络拍卖会对传统拍卖行构成太大影响,“因为大家的定位不一样。目前来看,高端的艺术品,无论买家还是卖家,肯定还得依托拍卖公司这个平台。”
林国雄说:“两种方式相比,各有优势。一般来说,买家参与文物艺术品竞买,都习惯于到现场看预展。对于书画作品,收藏者要仔细研究纸、墨、印,甚至要用放大镜去看,用鼻子去闻;对于瓷器,买家更会去仔细端详图案、釉色、圈足,要上手掂分量、摸釉面等。如果不到现场看预展,只看网上的照片,买家的竞买信心会差很多,出价也会比看过实物的人要低出许多,因此,纯粹在网上看拍品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拍卖成交的价格。”
“此外,艺术品有着独一无二的孤品特性,鉴定、评估向来就十分复杂;其次是质地问题,网络上贴出的照片因光线、角度、后期处理技术等,多少与实物存在着差距,这些都妨碍人们建立竞买艺术品的信心。”
林国雄认为:“各种迹象表明,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收藏中来,收藏未来一定是多元化的,包括线上的、线下的。无论是对于‘网络拍卖’,还是‘现场拍卖’,诚信都是共同的立足之本。艺术品‘网络拍卖’的诚信,最终还要依靠制度与法律的完善和制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