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市场

下一波潮流谁做主?——首届国际艺术市场论坛纪要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2-06-18 17:10:33 | 文章来源: 艺术中国

龚继遂:下一个问题我想交给劳伦斯先生,他曾经成功在中国挖掘了一批前卫艺术家,并把他们介绍到西方。以这次的香港艺博会为例,大量的西方画廊带来他们的作品,虽然他们与中国当代艺术的视觉体现和具体表现内容不一样,但我们承认当代艺术是一种国际现象,并且有一种大体相同的展示体系。劳伦斯先生是否认为中国藏家也会逐渐接受西方或者中国之外的当代艺术作品,成为他们收藏一部分?

劳伦斯:中国很大,人口众多。我相信,迟早总有些人会喜欢收藏西方的艺术品,这不是一个问题。就像有人会喜欢印度尼西亚艺术,日本艺术,非洲艺术一样,任何伟大的艺术品,都是会被人发现的,“是金子总会发光”的。但是不是每个这儿的人都会喜欢西方艺术 ,我也不知道。事实通常都存在于之前提到的两个极端之间。

对我来讲,最有意思的问题是:哪个西方艺术家的东西会被中国藏家接受与喜欢。中国这么大,而且人们变得越来越富有。中国可能会很快打破西方艺术家排序的一些常规,只要这儿的人们认为他们喜欢这些作品的话。举个例子:安迪沃霍尔和他的艺术在西方讲述了一些特定的东西,他成了近五十年来世界最顶尖的艺术家。他的价格有段时间也变得很疯狂。然而,要是这里的人们认为,安迪的艺术很棒,但似乎像来自过去的东西,是来自另一个世界的东西,和这里的生活关系不大,那么安迪沃霍尔仍然是一个伟大的艺术家,但很可能有另一个贴着“20世纪西方艺术史上非常重要的艺术家”出现了。

龚继遂:我们想问一下季玉年女士,作为香港本土画廊的负责人,她是在东道主位置上,很多中国艺术品是放在亚洲艺术的范畴内呈现的,这次香港艺博会有巴塞尔体系的作品和风格的呈现,这超越了商业呈现的范围,您认为这对于香港藏家和大陆藏家的文化视野、收藏意识、风格选择、以及对作品的期待和要求,会产生什么影响?

季玉年:我在香港20年了,见证了香港从文化沙漠、没有艺术市场到现在已经举办第五届香港艺术博览会,所以真的挺开心的。我觉得此届香港艺博会颇有成效,他们招揽了很多国际大画廊进来。香港确实成为了亚洲艺术品交易平台,但还不能称它为文化中心,因为文化中心有博览会、人才、学校等全面配套,但我没有看到香港政府在这方面政策有什么特别政策。

亚洲人是有钱的,但是收藏对于大家来说却是陌生的。我觉得之前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火爆,是因为很多外国人看中了中国艺术品价格很低,但现在情况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市场变得成熟了,很多藏家变得更加专业。在20年前,藏家一听到艺术家的名字就会买作品,但是现在大家都会先看是哪个艺术家,他的作品什么样?开始对学术要求提高了。

新的画廊进入香港后带来许多名家,但是亚洲人并没有跟着热情起来,这是因为亚洲人有自己的文化背景,而艺术欣赏的品味不是立马就能改变的,这需要长远的积淀。

龚继遂:下一个问题想问下唐人画廊的郑林先生,唐人画廊的经营风格,属于798艺术区内比较前卫、独树一帜的的画廊。唐人的信念是要把今天的学术标准转变明天的商业标准,请问郑林先生所谓的学术呈现和商业运作如何在一个商业画廊里做到平衡?

郑林:这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从中国当代艺术这几年的情况来看,真正在做实验性当代艺术的画廊,不止我们一家。其他的很多画廊也在找学术和商业的平衡,但实际却很难做到两全。

严格来讲,特别在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这个问题越来越难解决,很多画廊都不盈利。所以从我们1997年在曼谷成立到现在为止,我们都不像有些画廊一直希望的增加藏家和客户群那样,认为买家越多,销售量越多。实际这么多年唐人做的是减法而不是加法。可能大家都认为一个画廊名气越大,学术上越成功的时候,藏家群体应该越多。但我却认为这两者不等同。

我们从小到大很难接触到艺术教育,所以一般亚洲人都喜欢唯美、漂亮的作品,再加上价格不贵,就会有很多人愿意买。在这种雅俗共赏的情况下,藏家普及面很广,我们1997年在曼谷成立的时候就是这种状态,当时做的展览,作品很容易就全卖光了。但当进入到当代艺术范畴的时候,情况就有所不同。欣赏当代艺术需要更前卫的观念和思想,另外原有的藏家无法接受当代艺术的价格,这些都是客户数量减少的原因。2006年,唐人画廊的分部开到北京后,更多的是在做大型装置展览,这种展览的受众面很小,所以可能原来有1000位客户,但到了2000年后就只剩下两三个客户了。我觉得这是一个金字塔概念,越到高端人越少。

所以我觉得我们就像在钻牛角尖一样,越是真正做学术性研究的时候,作品越难被收藏的。但有可能最终我们藏家会变成一些国际的重要机构。

2006年是作品最好卖的一个阶段,但当时也有问题存在,那个时候的买家有80%都抱着投机的目的。真正难得的是2008年到现在这个阶段,金融危机之后还在买作品的,我觉得就是真正伟大的机构和藏家。

龚继遂:谢谢唐人画廊的发言。下面请问保利拍卖公司当代艺术部的负责人贾伟女士,保利作为中国最大的拍卖企业,在近两年来成交总额位于国内甚至全球拍卖业的榜首。从在商言商的角度讲,作为第二市场,保利与处于第一市场的唐人画廊可以有实验、学术和商业平衡不一样,拍卖公司要求的是可销售性和商业效果,需要建立成熟的买家群体来做商业销售。你作为部门主管,能给我们介绍一下保利是主要把境外的艺术品卖到中国来,还是主要用成熟的艺术品来巩固和发展中国艺术品市场,同时把中国的作品卖到国外?

贾伟:从2006年开始,张晓刚的作品在苏富比拍到过千万人民币,于是很多做古董和近现代收藏的人,突然之间转移到当代艺术,因为他们有一种投机的心理,觉得当代艺术资金的转化速度更快。

到2008年的时候,藏家们突然转变,开始有自己的评判标准,再也不会听风是雨。他们开始买所谓的学术作品,也就是艺术家创作生涯当中最代表性、或者最具有艺术性的作品。但是这种作品,在拍卖市场上流通的数量很少。2009年下半年至2010年的时候,藏家又有了新的变化,变得更加个性化了。在2010年的时候,我参加了一个关于收藏的讨论活动,我们在探讨一个问题:应该收藏什么?很多人尤其是收藏当代艺术和刚刚进入市场的藏家都在质疑这个问题。直到今天我都觉得收藏当代艺术有更深层次的意义,即对接艺术、历史与文化。藏家收藏的不是浪漫和唯美,而是文献。

在这个过程当中,藏家随着当代艺术的发展慢慢调整,而保利则跟着藏家调整,我们之前只是一个平台,但是现在我们是一个扬声器,通过不断做一些大型展览,让更多人来关注当代艺术,对当代艺术收藏产生兴趣和热爱。

回到龚老师刚才说的,中国人是否会购买西方艺术?我认为在未来肯定会的,尤其是30岁以上的海龟人士,随着自己自身的精神享受和文化需求,会达到这一步。但是艺术收藏需要一个过程。这些年来大部分藏家的观念在转变,收藏不再仅仅是投资,而是可以消费的。藏家可以把喜欢的作品收藏到家里,来满足精神上的愉悦。在未来的十年,我们一定可以做到把西方艺术推荐给中国的藏家。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