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汉24日举行的首届全国艺术品市场法制宣传周启动仪式上,中国拍卖行业协会会长张延华透露,20年中,通过拍卖业回流的中华文物已超过10万件,其中不乏重要的国宝级文物被国内重要博物馆收藏,拍卖已成为百年来遗散海外的中国文物回归国内的重要途径。
张延华介绍,自1992年“北京国际文物拍卖会”敲响中国内地文物艺术品拍卖“第一槌”以来,20年中,拍卖行业与文物艺术品市场相伴发展,已经从最初“从无到有”的萌芽阶段,走过“从小到大”的快速发展阶段,现正步入“从弱到强”的规范发展阶段。文物艺术品拍卖企业数量从最初的几家发展到目前的322家,市场规模从第一场拍卖会时的几百万元一路发展到2011年年成交额超过500亿元人民币。
张延华说,拍卖业将行业发展融入文化传承与传播的历史使命中,在促进海外文物回流、支持国家文博事业上,做出了自己独特的贡献。自1992年以来,新兴的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带来了国宝回归的新机遇,据不完全统计,20年间,通过拍卖业回流文物已达10多万件,其中仅现藏于故宫、国博、首博、上博等地的经拍卖行业回流的国宝级文物就有30多件。拍卖已成为文物回流的重要途径,也为博物馆开辟了一条全新的收藏渠道。
张延华表示,中国拍卖行业积极参与艺术品市场知识普及和法制宣传工作,将以“从拍卖感受艺术”为宣传主题,在全国范围内举办“第二届全国拍卖咨询服务周”,持续向社会公众介绍艺术品拍卖的基本知识,引导社会公众感受拍卖带来的丰富艺术、文化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