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市场

中国藏家海外拾遗捡漏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2-02-10 09:09:45 | 文章来源: 新浪收藏

我并不认为中国藏家去海外购买古董和艺术品,对海外市场造成了任何危机,或者相反,是如何了不起的爱国行为对他们来说这是生意,这些古董在国内市场上价格飚升得最快。

巴黎、伦敦的奢侈品商店,或许最清楚中国富有阶层的购买力。热情的中国游客排队购买名牌服饰、钟表、红酒等奢侈品已持续了好几年,店主们甚至不得不找懂汉语的人来提供贴身服务。有些中国富豪不仅买奢侈品、房子,还在高价追逐海外的中国艺术藏品。

这种繁荣场面,让人联想起1980年代日本人在海外的类似举动。不过在艺术品市场,中国人和日本人的表现有很大不同。日本人当时热衷购买曾对他们的近现代艺术影响甚深的印象派、后期印象派作品,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富有而产生的炫耀欲望,以及融入现代世界文化潮流的认同需求。而中国富豪似乎比他们实在,他们绝大多数着重的是流散海外的中国古董,凡是有中国古董出现的拍卖会上,5年前黄皮肤、说汉语的举牌者可能只有几人,现在往往是半屋子的人。他们目标无比明确仅仅想买下来自中国的古玩,对于路易王朝、第五共和国时期的玩意没有兴趣,就像对西餐的口味并不感冒一样。

多数中国藏家是投资性的,他们关注海外的中国古董并非出自他们的文化自豪感,而是因为这些古董在北京、香港的市场上,价格飚升得最快。少数得到先机的经纪人于是前往海外的拍卖会、古董店捡漏,然后运回来拍卖赚钱。后来人越来越多,大家开始拼资金实力进行竞购,出手者多是职业或半职业的古董经纪人:“行家”,对他们来说这是生意,他们针对的也是国内40岁以上的主流藏家群体。

我并不认为中国藏家去海外购买古董和艺术品的行为,对海外市场造成了任何危机,或者相反,是如何了不起的爱国行为这仅仅说明海外市场的价格更低,我想当地从业者很高兴能把这个价格差拉平甚至更高。偶尔有中国藏家的确在冲动之下叫出了离谱的高价,但是清醒过来后,他们就会拒付账单,这让人觉得似乎中国人都不怎么尊重契约。这是我唯一觉得可能会让我这样的围观者感到恼火的地方,除此以外,这都是再正常不过的商业交易。

对大多数海外艺术产业从业者来说,中国还是一块未来的肥肉现在中国人主要是在买卖来自中国的艺术品,只和少数有关的拍卖行、古董商发生交易或者竞争。不过近年来,中国国内来自金融、IT等领域,有过海外留学或美术教育背景的藏家也逐渐露头,他们与主流藏家群的品位不同,对于收藏品的选择更为个人化一些,这带动了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的发展。有人甚至开始零星购买国外艺术家的作品。这种趋势进一步发展下去,对国外的画廊、拍卖行是很大的诱惑,比如佩斯画廊在北京设立的合资机构佩斯北京,不仅把中国艺术家的作品输送到海外市场,还尝试把国外艺术家的作品卖给中国藏家。

或许5年以后,极少部分中国藏家会像日本人当年追捧后期印象派一样,去搜求别的什么派别的海外原创艺术品,并对相关类型的艺术品市场产生重要影响。可对中国庞大的身躯而言,很难改变中国古董、书画在国内市场的主流地位,这和大的文化背景、市场容量有关,不是个别当代新潮艺术的鼓吹者能炒作引导的。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