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市场

科技鉴定与“目鉴”谁更靠谱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1-12-23 10:19:24 | 文章来源: 金融投资报

科技发展至今,技术手段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各行各业,文物鉴定也不例外。近日,成都一家民营博物馆在成都武侯祠举办了一场名为“高科技手段在文物保护中的运用”的活动,运用科技仪器为收藏品做了成分鉴定。对于大家关心的真假问题,检测人员表示只要“成分是否符合”就足以证明藏品真伪。虽然这种单纯靠“高科技鉴定”的方法得到普通市民的认可,但对于一些资深藏家来说,认为“高科技鉴定”就如同儿戏,要判断一件藏品的真伪,还得主要依靠肉眼进行鉴定,即通常所说的“目鉴”。

进入20世纪以来,随着国内经济不断发展以及民间收藏日益复苏,古玩造假达到了史无前例的程度。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古玩鉴定的传统方法都是用肉眼进行鉴定,但是造假手段日新月异、仿制能力越来越高,又使得鉴定专家传统的眼学(即肉眼鉴定)鉴定方法屡屡受挫,鉴定结果的权威性也大打折扣。正是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古玩辨伪的方法也各显神通,近年来一种依靠高科技的鉴定方法也被植入到了文物鉴定之中。据了解,高科技鉴定方法基本上都是利用科技手段对古玩艺术品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看是否与数据库里的样品成分符合,从而判定出古玩艺术品的真伪。

由于科技检测方法不受人为因素的影响,得出的鉴定结论似乎更为可信。然而,业内专家也指出,单纯依靠“高科技”也不能解决文物鉴定中的所有问题。首先,科技鉴定要有理论支持作为前提。现在的高科技鉴定方法,所有的数据库都是靠文博专家在长期实践中积累起来的理论知识和经验建立的,不管科技鉴定发达到何种程度,始终都需要理论作为支持。其次,科技鉴定要准确可靠,就必须依赖庞大的数据库作为支撑,但从目前来看,数据库没有涵盖进去的部分依然很多,在检测上就是空白地带。第三,科技鉴定能够给出的只是分析后的成分列表,并不可以直接用来断代,至于古玩文物在艺术、市场方面的价值则更是无从谈起。

“科技鉴定就如同儿戏”,部分资深藏家甚至这样坦言。在他们看来,科技鉴定就像在电脑还未十分普及的十几年前,街头有人用电脑为人算命一样,当时“电脑算命”美其名曰“科技测命”,并贬斥没用先进武器(电脑)算命的同行为“不科学”。想想目前文物鉴定的“科技派”之贬传统鉴定为“目鉴”,而欲以“科技鉴定”取代之,不由觉得其与当年“电脑算命”者何其相似乃尔。只不过“电脑算命”者在江湖,而“科技鉴定”者在著名高校和“权威机构”,更具“权威性”和迷惑力。在当今的艺术品拍卖市场上,无论是拍卖行业“老大”,还是一般的拍卖行,他们只是相信自己的专家组的“目鉴”,并不理会“权威机构”的所谓“科技鉴定”。

在记者看来,虽然科技鉴定与“目鉴”都是当今世界上比较流行的古玩鉴定方法,但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两者都不可偏废。所谓鉴定,不仅仅是断真伪,还要鉴定它是好的,还是一般的,是精还是粗,这些都得靠“目鉴”判断。科技鉴定运用技术手段进行数据分析,虽然可提供鉴别真伪的依据,但因为数据库建立是要靠鉴定专家的长期积累、靠考古发掘来决定,因此科技鉴定只能是补充,如果“独立”也是行不通的。

如此看来,古玩鉴定仍然要坚持“传统经验鉴定为主,科技鉴定为辅”的思路。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