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市场

文物造假“水深”“火热” 科技鉴定并非万能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1-09-27 09:08:04 | 文章来源: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我国目前已经出土玉衣的西汉墓葬共有十八座,而金缕衣墓只有八座。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河北满城一号墓出土中山靖王刘胜的金缕玉衣。它用1000多克金丝连结起2498块大小不等的玉片,由上百个工匠花了两年多的时间完成。1968年,这件金缕玉衣出土轰动了整个考古界和文物界。

真的金缕玉衣肯定为国家级文物,不能为私人占有,更不能用来作银行抵押用,其鉴定一定是国家级的。可这次有个骗子用假的金缕玉衣鉴定骗贷竟然能成功。

这样的笑话,举凡埃及、印度、希腊等文明古国,是很难见到的奇观,我们没听过埃及人造假木乃伊来骗取银行贷款,也没听过希腊人用米诺斯的维纳斯去偿还欧盟债务。然而在我国,这样的事情却实实在在发生了,并且层出不穷。

每个门类的文物都有五花八门的造假手段。书画在装裱时,高手可以将一幅画揭成两层,或把小名家的款割下,换成大名家的款;将活羊的腿割开,塞进普通玉石缝合好,几年后取出,浸血的玉石可以冒充鸡血石;红木家具做旧,将其扔进粪池,过几年冒充明清家具;青铜器则用酸梅汁泡、用酸碱液煮黑,再粘上古代青铜器的铜锈……在景德镇,元明清瓷器高仿已达到了出神入化的程度,据传北京一位泰斗级瓷器专家到那里考察后,再也不肯为别人做鉴定。

“眼学”靠不住了,科学检测又如何?热释光、化学成分分析、中子测试等科学检测手段这些年纷纷上马,然而科技并非万能,如果用古代的纸墨仿制书画,仪器就无从辨别。即使其他门类的文物,高仿者也很快找到了应付科技检测的门道。

江苏省古陶瓷研究会会长李绍斌说,陶瓷照X光一秒钟就可以“变老”100年,很容易骗过热释光检测,通过这种检测,曾经测出一高仿唐三彩距今3000年的笑话。化学成分分析也不灵验了,景德镇明清瓷器釉的配方已被现代科技破解。在景德镇,你可以买现成的明代成化年或清朝康熙年的釉料,再在古代窑址取土烧制,做出的瓷器,其化学成分和古瓷完全相同。

湖南出土的一件陶器,在中科院检测的年代是距今8000年至1万年,然而送到牛津大学检测时却变成了几万年前,原因是该陶器在国内检测时受到了辐射。显然,“一次性”的科技检测结果很难进行验证,也就不大可靠。

据统计,目前全国各地有组织的收藏爱好者队伍已达7000万人,时下各个电视台“鉴宝”类节目更是层出不穷。真伪鉴定难,还在于部分专家职业道德的丧失。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不管这个行业的造假水平有多高,我们深信只要全社会都来揭露和谴责这种不法行为,黑幕下的鬼蜮伎俩肯定会在法律的阳光下遭到惩罚!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