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市场

艺术品鉴定需要媒体搭建优质鉴赏平台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1-09-12 14:47:55 | 文章来源: 成都商报

一件优秀的艺术品,是经得起时间和媒体考究的。作为现当代艺术品而言,更需要经得起传媒多渠道的验证、各类艺术人群的围观和艺术市场多元化挑剔的预判……谁都无法准确估计和预判艺术市场的前景,但它和所有投资市场一样不是绝对纯净的,这就需要我们有一双识货的慧眼。慧眼在哪里?除了自己的艺术修养和知识储备外,媒体的作用和引导不可忽视。

享有盛名的艺术批评家李小山昨天表示,对于一个有公信力、影响力和覆盖面的媒体来说,及时搭建一个优秀艺术的鉴赏平台,无疑是一种对社会对读者负责的态度。而刚刚参加了首届全国九省市艺术联展第二场特约预展的成都摩尔百盛总经理黄志强则直言,在当今传媒发达、资讯海量的情况下,他依旧相信传统媒体在艺术品市场上的分量和公信力。

究竟怎样的艺术投资方式能够引导人们在扑向艺术市场江湖时,既不失落童心,又能时时建立属于自我的、诗意的、向上的艺术世界,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交相辉映、众说纷纭的当下,真正找到有个性色彩、又有较高回报的艺术品投资之路?这是整个艺术品市场从业者、观察家和评论者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著名艺评家李小山:

收藏是一门学问 入门后需不断学习

“艺术与社会的关系并非一般人想像的那么简单,尤其是市场经济对艺术形成了强有力的冲击后,对于艺术的欣赏和评价发生了弯曲,许多乱象和泡沫混淆了人们的视线,从而使得真正的艺术品质或多或少被掩埋起来。对于一份有公信力、影响力和覆盖面的媒体来说,及时搭建一个优秀艺术的鉴赏平台,无疑是一种对社会、对读者负责的态度。”著名的艺术批评家、行业翘楚李小山昨天在接受成都商报(微博)记者采访时这样说。

李小山表示:“人们很容易相信‘盛世收藏’的说法,但是,对收藏本身所具备的素质却不甚了了。收藏是一门学问,也是一种人生的态度和境界。从一个人的收藏可以看出他的基本素养。说到底,艺术即是人生的精神指标,有的人长期从事收藏,但长期处于低端水准,原因在于他把收藏仅仅当成兴趣。”

“兴趣是入门,入门之后的不断学习才是向上的台阶。鉴赏也罢,交易也罢,艺术的商品属性在真正有素质、有涵养的人那里,永远是第二位的。而对艺术的热爱,是对精神高度的热爱,是对美和美的事物的热爱,永远是第一位的。”李小山告诉成都商报记者:“我并不反对艺术市场中的买卖,甚至可以说,没有艺术市场,会给艺术带来难以弥补的萎缩和困顿。我要说的是,艺术像旗帜一样永远飘扬在市场之上,因为,艺术是我们生活中难得的美好事物之一。”

成都摩尔百盛总经理黄志强:

买哪幅画?身边朋友看重报纸“推荐”

“这次艺术联展,我认为有三大特点让我印象深刻:一是跨区域的艺术作品联袂,让大家一次尽享多地区的艺术风情;二是媒体牵头来做这个艺术盛事,传播的速度及力度与其他展览不可同日而语;第三,艺术品爱好者可以通过媒体这样不单纯叫卖、只诚意交流推介的方式真正领略艺术之美,同时,提升自身的艺术品鉴赏能力和投资能力。它和画廊卖画完全不一样。”昨天,成都摩尔百盛总经理、文化沙龙会长黄志强这样说。

黄志强认为,和一般的房产投资、黄金投资及股票投资较为单纯不同,艺术品投资则需要更多的耳濡目染,需要一种艺术品的修养才能达成。“现在我们的社会浮躁心理盛行,都市人工作生活的压力大,节奏又快,我们应该找一种既有生活情趣和文化内涵,又能排解工作压力的生活方式,扎进艺术品市场我觉得挺好。”黄志强表示,这次由媒体主导、策划和执行的艺术品联展,是一种对文化负责、对艺术品负责、对投资者负责的事情。

在黄志强这样的企业家获取艺术品市场指导和资讯的方式中,传媒的作用不言而喻。除了报纸、杂志等传统媒体外,网络和实体画廊等方式的介入让艺术品市场更加具有亲和力,“方式多了是个好事,但我还是看重传统媒体的公信力和权威性。我身边的一些朋友经常会拿着一份报纸或一本杂志上关于某艺术家的作品信息和行情分析给我说:‘下手这个,你觉得怎么样?’”

艺术其实是一种生活方式,黄志强也有一些艺术品收藏,主要是以画为主,“风格不限,我是个收画的杂家,什么都可以接受,主要是自己喜欢,虽然数量很少,但每一件作品都是符合自己性情的作品,赚钱倒是其次了。”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