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市场

宋代曾纡《人事帖》将现身保利秋拍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0-10-14 19:46:05 | 文章来源: 雅昌艺术网

    《草履帖》与《人事帖》曾被认为“既不用法,亦不祈工,其神娓娓,意尽由止,亦造其妙。”的宋人行草书代表作品——它所代表的是一种别开生面的率意天真的艺术境界。曾纡的行草书介于苏轼、米芾之间,是后来明代著名书论家董其昌所说的“苏不苏、米不米”的典型作品,也是宋代书法“尚意”的典范之作。然而,曾纡的《人事帖》却是唯一没有收藏在博物馆里的重要名迹,在其回流拍卖前对此进行考证其意义十分重大。

一、允直知县七哥是谁?

有关曾纡的记载,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一百四十一·子部五十一,宋代王明清撰《挥麈前录》·四卷(河南巡抚采进本)一条后记载,“王明清为王铚之子,曾纡之外孙,(曾)纡为曾布第十子,故是录於(曾)布多溢美。”另据《宋史》和《宗圣志》记载:“(曾)纡,(曾)布四子,工诗词,材高识明,博极书史,以文章翰墨风流蕴藉,为时名人,官至大中大夫。”其实,《四库提要》记载有误,曾纡是曾布的第四子,行十字,见下文的考证。那么,据此推论“久直知县七哥”应当是曾巩、曾布一代的儿子辈,行七字的人就是“七哥”。但与曾纡同辈者有廿八人,究竟谁是行七之人呢?

据《曾氏宗谱》(上海图书馆藏本)、《武城曾氏谱源》(江西省图书馆藏本)中记载曾布之父曾易占(989~1047)共有六子、廿八个孙子:长子曾晔、次子曾巩(1019~1083)、三子曾牟、四子曾宰、五子曾布(1035~1107)、六子曾肇(1047~1107)。

长子曾晔,在《曾氏家谱》中写作葉,曾巩在其撰写的《兄墓誌銘》中写作晔:“君姓曾氏,諱曄,字茂叔,有智策,能辩説。”(《曾巩集》卷四十六,人民文学出版社本,第624页。)《武城曾氏家谱》中记载:曾叶,字子华,大中祥符二年已酉生,皇祐五年解试进士,知邳州。有二子,长子曾觉,次子曾黌,情况不详。

唐宋八大文学家之一的曾巩,行二,《宋史》有传,曾巩一系有族谱——《南丰曾氏二源族谱》(即曾巩之上鉴公房系谱)中记载,曾巩有三个儿子,长子曾绾,行十三,字公权,初授太平州司理,知隶州,赠正议大夫,嘉祐元年丙申生,大观二年戊子殁,生有五子。次子曾综,行十五,字仲文,嘉祐戊戌年生,随父迁临川,知楚州转运使,京西判官。三子曾纲,行十廿八,字元礼,又字功立,初授承务师选举,赐蟒衣鱼袋,治平四年丁未生,宣和二年庚子殁。

曾牟,字子迪,嘉祐二年进士,初授衢州安仁县令,迁临川推官,天荐五年辛酉四月初十生,治平二年己巳五月初四殁。曾牟只有一子,曾维,行字多少不清楚。《南丰县志》记载,曾维,南丰人,没有什么业绩。

据曾巩撰写的《亡弟湘潭縣主簿子翊墓誌銘》中记载,曾宰,字子翊,嘉祐六年辛丑进士,官至湘潭主簿,生有四子,长子曾经、次子曾绶、三子曾纯、四子曾约。(见《曾巩集》卷四十六,人民文学出版社本,第634页。)

据上海图书馆藏的善本书《曾氏族谱》卷二之《南丰曾氏族源》中记载:曾布(1035~1107),曾巩异母三弟,字子宣,少时从二兄曾巩学,嘉祐二年(1057)与曾巩同登进士第。熙宁二年(1069)任开封府知府。经韩维、王安石推荐,受宋神宗召见,三日中五迁官太子中允、崇政殿说书、集贤校理、判司农寺、检正中书五房。他积极支持和参与王安石领导的变法运动,与吕惠卿等共同制定并推行青苗、免役、农田水利和保甲等新法,受到守旧派的种种阻挠。曾布为此上疏说:“陛下诚推赤心以待遇君子而厉其气,奋威断以屏斥小人而消其萌。使四方晓然,皆知主不可抗,法不可侮,则何为而不可,何欲不成哉?”深得神宗赏识,擢升为翰林学士兼三司使。后因论商贾之法,与王安石等不合,被贬官外放,历任饶州(今江西波阳)、潭州(今湖南长沙)、广州、桂州(今广西桂林)等地方为官。元丰末年,迁翰林学士,转户部尚书,绍圣初年(1094)任承旨兼待读,拜同知枢密院、进知院事。徽宗朝,以定策功出任宰相,打出“绍述”的旗号,主张调和新旧两派,恢复新法,因与左丞相蔡京不合,又多次受贬外任,大观元年(1107)卒于润州(今江苏镇江市),追赠观文殿大学士、鲁国公、谥文肃。有《曾公遗录》(仅剩卷七、八、九三卷)残卷传世。曾布有十个儿子,长子曾綎、次子曾缨、三子曾缲、四子曾纡、五子曾绚、六子曾绂、七子曾絣、八子曾绰、九子曾(纟+聿)、十子曾绪。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相关文章
注: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尚无评论

留言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