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油画市场板块,涵盖民国时期走上画坛的第一代、第二代油画家。目前,他们在“中国油画家总成交额排名”前50位中占16席,在前100位中占24席,分别达总量的1/3、1/4(见表01)。从代系和活动地区,可将其分为以徐悲鸿为代表的“大陆早期画家”、以赵无极为代表的“海外华人画家”、以吴冠中为代表的“大陆意象画家”三个群落。分述如下:
一.徐悲鸿与“大陆早期画家群落”
老油画市场板块中,第一代画家最多。第一代画家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他们在民国初期求学海外,大多回国办学、积极引进西画。在“中国油画家总成交额排名”前50位中,第一代画家占11席,分别为:留法的颜文樑、徐悲鸿、潘玉良、林风眠、常玉、吴大羽,留日的陈澄波、关良、廖继春,留美的朱沅芷,另有上海美专的创办者刘海粟。第一代油画家中,以“民国画坛三重臣”徐悲鸿、刘海粟、林风眠的影响最大。他们不仅分别执掌民国最著名的三所美术学校:北平艺专、上海艺专、杭州艺专,而且新中国成立后,继续在大陆从事创作和美术教育,对新中国美术影响深远。目前,在留守大陆的第一代油画家中,“三重臣”的市场认可度最高,尤以徐悲鸿的地位最为显著。
徐悲鸿1939年作珍妮小姐画像 136.5×98cm
徐悲鸿对中国美术的贡献,是引进和发扬了“现实主义”。
1916年,徐悲鸿在“明智大学”任教,得康有为赏识,在其支持下赴日本研习绘画。回国后,他又被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聘为“北大画法研究会”导师。当时的新文化运动中,改良中国画的呼声高涨。康有为力推五代两宋绘画的形似之作,蔡元培则建议中国画家“采用西洋画布景实写之佳”、“用科学方法以入美术”。深受二者影响的徐悲鸿,以写实为至高理想,主张“画之目的曰惟妙惟肖”、“作物必须凭实写”。他1919-1927年旅欧期间,刻意回避法国流行的现代派艺术,只关注学院中的写实风格和历史画。他向著名学院写实画家达仰·布弗莱求教多年,获得了高超的写实技艺,成为第一代油画家中的佼佼者。他1925年在上海举办个展时,康有为称其:“精深华妙,隐秀雄奇,独步中国,无以为偶”。
徐悲鸿1927年回国的创作,具有强烈的现实精神。
他作于1928-1930年的《田横五百士》,借田横“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气节,抨击媚外求荣者。他作于1931-1933年的《徯我后》,以穷苦百姓在大旱荒年渴望云霓,反映国破家亡时人民的焦灼。两画一起高悬于中央大学礼堂,有人密报当局说他影射政府、蛊惑人心,他得知后大笑道:“这正是我作画的目的!”抗战期间,徐悲鸿作品的现实意义更强。他1940年在印度国际大学所作油画《愚公移山》,是用古老传说鼓舞人民的抗战斗志。徐悲鸿的“写实主义”,因为与民主救亡运动相呼应,成为1930年代后画坛的主流。
徐悲鸿的多件高价油画,即完成于留学和抗战期间。前者包括以5388万港元成交的1924年作《奴隶与狮》,后者包括以7200万港元成交的1939年作《放下你的鞭子》、以2496万港元成交的1939年作《珍妮小姐画像》、以3300万元成交的1940年作《愚公移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