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于中国70、80年代后的孩子们,现在都已经长大成为全世界只有中国独有的特殊群体。独生子女的自恋、反讽、自嘲反映出他们所面对的家庭、教育、心理及社会时代特征,是中国社会非常独特的一道风景。这群孩子和全世界同龄者站在同一条起跑线,接受网络时代来临的信息大爆炸。不同于50、60后前辈艺术家的那种生命经历,70、80后的年轻艺术家们更注重“生活”在艺术中的可贵性;作品中不再出现刻意的主题性描绘,或是严重脱离生活感的政治意识形态。
“卡漫风格”杀出一条血路
70、80后往往都是独生子,他们喜欢“宅在家”胜过在外和朋友扎堆。当他们的艺术展现在世人眼前,就曾出现“过于媚俗”、太“卡漫风格”的批评。但是伴随着“后89”在市场上的火热,70、80后也搭上这班抬价列车,他们大约从2005便开始零星出现在拍卖市场,当时画廊主要是为了增加艺术家的曝光度才往拍场丢,基本上成交价都不高。例如,高瑀的《梦见佳佳的绿色头发》在2005年5月于北京荣宝拍卖只以6.38万卖出,但这幅作品却在 2009年11月北京翰海拍出68.32万!才过了四年,价位却相差了十倍。这样的表现造成市场上不敢忽视的一队新生军,但这场“卡通风暴”在艺术圈也引出许多肤浅的言论批评。
在2007年,一批年轻艺术家脱颖而出,即使这场风暴引出许多肤浅的言论批评,星空间画廊负责人房方自己也承认当时艺术圈对“卡通”二字的负面评论直到现在还遗留着,房方认为每个时代出现的新艺术潮流总是会遭受抨击,就像当年的普普主义也被人嘲笑是幼稚生作品,更早的印象主义、野兽主义也都是在批评中茁壮,如今看看它们在拍场上所创下的天价。在70、80新世代艺术家作品中,集体意识少了,吶喊、苦恼上一代艺术家常用的符号元素没有了,个人意识得到增强。如今人们已不再缅怀过去的伤痛,而是更注重生活在当下。展览“下一站,卡通吗?”这场卡通风暴席卷全国,即使当时在艺术圈受到某些通俗层面的解读,却在短短几年内造就了70、80后艺术家的拍卖神话。这一群年轻艺术家中走出了陈可、韦嘉、高瑀、欧阳春、熊宇。
到底谁在买70、80后
艺术家的作品?
今春在香港佳士得或是北京保利拍卖台上,刘益谦太太王薇一直是拍卖官注视的对象,就深怕错过任何一次她的举牌。继“红色经典”大出风头后,王薇同时为中国年轻当代艺术家倾注了很大的心血。王薇的收藏名单中可见到,在翰海拍下的李晖《琥珀龙》,成交价超过百万人民币;同样在翰海还购得韦嘉及高瑀作品。在香港佳士得王薇再度出手拍得高瑀一张2003年作品《闹海》。09年在保利以72.8万拍下的陈可巨幅《隔岸观火》,在当时创下陈可作品价格新高。(《隔岸观火》曾在06年纽约苏富比亮相过,当时以4.5万美元成交,时隔三年价钱翻了三倍)。谷公馆谷浩宇甚至表示70、80后市场已经是整个泛华人的概念;诚轩拍卖谭波也认为:“70、80艺术家作品本来就一直有本地藏家在支持,近期更有新藏家加入”。
资深艺术经理人伍劲对70、80后藏家做了以下分析:“我观察今年春拍70、80新生代艺术家中,尹朝阳有泰康人寿陈东升、王薇、民生银行支持着;李晖有王薇,更不用说他还有台湾及香港藏家;仇晓飞及高瑀也有王薇在买,这些藏家都是主流藏家,力量非常结实”。陈可在翰海破百万的《海盗》据闻是保利富二代员工拿下,圈内笑说这是小女孩买小女孩的东西,这也显示出内地富二代收藏品味与本国艺术品接上轨。
市场表现引发争议
70、80新生代艺术家们虽然是中国当代艺术中极有代表性的一代,但又不像上一代那样火爆。当代艺术在中国还很年轻,前些年的快速成长,不是艺术本身达到了那样的爆发力,而是中国经济的发展导致收藏家的盲目乐观;事实上,中国当代艺术还远没有达到与西方绘画齐头并进的高度。 2008年金融危机后,当代艺术市场开始趋于理性,也刚好给了年轻艺术家上位的机会。
中国年轻一代艺术家们是活在当下的一群。从中国当代艺术的脉络细数下来,上世纪80年代的“伤痕美术”诞生出罗中立、何多苓等目前已是一线的艺术家,20世纪初随着中国当代艺术市场掀起的巨浪,“后89”等四大天王走向人们视野、随着市场火热被提早待价而沽的70、80后。从艺术中的理想主义与英雄悲剧,到“玩世现实主义”通过对现实的调侃和个人化的观看来获得与以往所不同的视觉经验,再到70、80后领军的“卡通一代”;中国当代已经出现具备脉络及逻辑的至少三代艺术语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