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绒玩具是李果的创作灵感
郭岩作品《斗淫虫》
李果
吴定隆
吴定隆作品笔触细腻
他们的成长不是偶然,而是必然,他们是看着漫画上着网长大的,没有经历过大风大浪,作品当中缺少愤怒和对社会的反思及批判,他们更加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这是他们这一代人的共性。”——陈默
本报记者独家调查成都80后当代艺术家群体,“关注自己”是他们的生存状态
著名策展人、中国当代艺术“教父”栗宪庭曾说过:“成都作为仅次于北京和上海的当代艺术重镇,艺术氛围极好,那里的优秀艺术家一代接一代层出不穷,而且老中青三代个性都很鲜明。”上世纪80年代的“伤痕美术”催生出了周春芽、何多苓这样的一线艺术家;20世纪之初当代艺术掀起的与市场接轨的风暴又把吉磊、屠洪涛、唐可等70后艺术家推向人们视野;如今看着鸟山明、宫崎骏漫画,吃着洋快餐,挂着QQ和MSN长大的成都80后艺术家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成长起来,和那些前辈相比,他们更加藐视权威、为所欲为,作品也更加卡通和鲜艳,表达自我的同时也愈发显得孤独。本土当代艺术圈中“卡通一代”是如何形成的,他们的生存状态和市场前景如何,本报记者昨日分别采访了三位最为典型的“卡通艺术家”。
SideA
现象
80后“卡通画家”关注自己
50后、60后和70后的成都男艺术家喜欢扎推,经常约在一起喝茶摆龙门阵;更喜欢把工作室修在一起,隔三岔五串串门,交流创作心得,所以有了蓝顶、西村、浓园等分散于成都四处的艺术群落。80后的男艺术家往往都是独生子,他们更喜欢沉浸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无法自拔,他们的作品很难看到年轻艺术家惯有的“愤青”习气或者是揭露和批判性质的现实主义情感,卡通人物、萝莉、公仔、毛绒玩偶和脑海中臆想出来的梦幻世界,是他们热衷的题材,甚至第一眼看到他们的画,很多人都误认为出自女性之手。李果、吴定隆、郭岩以及去年因意外逝去的傅开来都是卡通绘画的高手。此外,何多苓的弟子曾朴以及目前正在处于上升期的杨家勇、尹峰成、吴江涛、杨方伟等大批80后艺术家也乐于在作品中加入卡通元素。
李果
喜欢毛绒玩具的大男孩
半个月前,成都K画廊举行了一场名为“寻找自己的孤独”的当代艺术展,展览的主角是刚从大学毕业没多久的80后艺术家李果,对于李果来说,他热衷于用“卡哇伊”的笔调来把心中的梦幻场景描绘出来,这是现在他创作的情感主线,他不喜欢用写实的手法来表达自己对这个世界和社会的看法,更不爱和自己的前辈一样用画笔来针砭时弊。“和大多数80后艺术家一样,我关注的是自己。”在《立足之地》、《危险地带》、《正中靶心》、《放我下来》等作品中,能看到李果画作的主角无一不是毛绒玩具或者是稻草扎成的泰迪熊,他说:“我所画的毛绒玩具是一种伴随我长大的普通物件,直到现在我家里还收藏了很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