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市场

菲利普斯:影像市场有待激发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0-06-28 08:58:40 | 文章来源: 上海证券报

近日在上海举办的2010上海国际摄影周暨上海第十届国际摄影艺术展览会,吸引了众多国内外摄影艺术家、策展人与画廊老板汇聚上海,本报借此机会与北京华辰拍卖公司影像业务负责人李欣联手,假座位于M50的上海爱普生影艺坊举行“影像收藏与拍卖”座谈会。来自美国的纽约国际摄影中心总策展人克里斯多夫·菲利普斯在会上对当前中国影像拍卖市场发表了看法。

美术馆收藏刺激拍卖

菲利普斯回顾了西方影像艺术拍卖的发展历程。他指出,西方摄影作品的拍卖始于1968年,当时在瑞士拍卖了一个法国私人藏家收藏的照片。拍卖结果,其成交价格之高出人意料。到1972年,纽约苏富比开始设立摄影作品的常规拍卖。其后,在10到20年里,摄影作品的价格迅速走高。

对此,菲利普斯指出了其中的根本原因,那就是西方一些顶级的大博物馆、美术馆如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开始收藏摄影作品。而这就发生在摄影作品走上拍卖台之后。在这之前,摄影师只能把照片卖给杂志社。他又表示,相比之下,中国博物馆、美术馆收藏照片的不多。这不仅不利于影像作品价格的提升,还造成对影像艺术的学术研究的缺席。这也使那些对影像艺术有兴趣的收藏家,缺乏专家的意见与参考,不知道决定摄影师作品好坏的价值标准。

当代艺术带来市场分化

菲利普斯还指出了国际影像艺术发展历史上的一个重要分水岭:到了上世纪90年代发生了一个重要演变,人们开始区分照片中的艺术家的作品与摄影师的作品,两者的价格有5到10倍的落差。

菲利普斯指出的这个变化,是由当代艺术的蓬勃兴起引发的。许多当代艺术家利用摄影、录像等作为艺术创作的新媒介,对摄影师主导的影像艺术带来了全面的冲击。这个过程稍后也在中国发生了,出现了当代艺术家创作的观念摄影。菲利普斯就曾与游学美国的华裔学者巫鸿,于2004年在纽约策划了《在现实和未来之间——中国新摄影与录像》展。而这个展览成为触发中国影像艺术热的引爆点,还带动了随后在中国国内出现的影像拍卖热。菲利普斯在座谈会上,就特地谈到了这些当代艺术家如王庆松、王劲松、邱志杰等人的作品在拍卖场上的出现。

要有自己的发展道路

当前,中国影像市场形成了老照片、纪实摄影与观念摄影三大板块三足鼎立的局面。华辰拍卖的影像业务负责人李欣指出,拍卖市场上老照片与纪实摄影走得较好,观念摄影却裹足不前。对此,菲利普斯也谈了他的看法。他认为,不是老照片就价值高。

他指出,老照片与观念摄影,都涉及到作品的原版、版数与限量的问题。欧美画廊对此都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来决定照片的市场价格。而收藏家方面对此也了解得很清楚。即便是在亚洲,日本的画廊也是如此。如荒木经惟的照片,照片冲洗日期最早的最贵。但是亚洲有的市场对照片的数量、版本却没有限制,因此,造成了不同国家的市场发生了不同的演变。中国需要找到适合自己情况的发展道路。

曾经身为国际著名的瑞银的收藏顾问菲利普斯还谈到了中国企业与私人机构如民生银行对影像艺术收藏的兴趣。他表示,瑞银收藏了4万件艺术品,还赞助巴塞尔、迈阿密艺博会,被认为在全球金融界参与艺术市场的翘楚,但在经济危机中被质疑为“不务正业”,最后解散了其属下的艺术机构,解聘了那些机构的员工与高管。这说明银行等企业介入艺术还是要有界限。

他还强调,影像艺术市场需要推动和创造,需要一些激发因素。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