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成年台灯,究竟是爸爸还是妈妈?
和迪士尼改编老童话套路很不一样,皮克斯一直坚持故事原创。
还在加州艺术学院动画系学习时,拉斯特曾经做了两部动画短片,一不小心还得了学生奥斯卡奖。一个是《淑女与灯》,画了一盏小台灯,误将酒杯当灯泡罩在头上结果喝得醉醺醺——这个小台灯就是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提名的《跳跳灯》的原型,后来也成了皮克斯的标识;还有个片子叫《噩梦》,说有个小男孩一关灯就会看见怪物——《怪物公司》的雏形。
在早期三维还没有被传统观众完全接受前,拉斯特一度很紧张于数字技术是不是完美,动漫形象和场景够不够逼真。1987年,30岁的拉斯特带着他的《跳跳灯》到计算机图形图像专业组织会场放映,完毕,有人快步走过来喊到:“约翰,我问你一个问题。”拉斯特一看,是个电脑图像领域的著名教授,他的心就立马提到了嗓子眼上:“糟了,肯定是我们的哪个数据错了!”
等走到拉斯特面前来,电脑专家一脸严肃:“你影片里那个成年台灯,究竟是爸爸还是妈妈?”
那一瞬间,拉斯特彻底明白了,连电脑专家关心的都是角色,是故事,不是细枝末节的技术。
至于技术,拉斯特的名言是:“艺术向技术发出了挑战,而技术又反过来给艺术带来启示。它就好像一种毒品。”由拉斯特领导包括高级动画师、故事部和艺术部在内的创意团队,负责为所有皮克斯的电影写故事。各个项目组遇到困难的时候,8个导演组成的创意信托小组才出来帮忙。皮克斯的艺术总监安东尼·克里斯托弗曾经透露说:“我们不购买任何一个故事,所有皮克斯的故事都是我们自己写的;皮克斯也从来不听市场的,我们只讲自己觉得对的故事。”
这话让人想到了十来年前皮克斯和迪士尼的两桩公案。1991年,迪士尼开始给皮克斯提供资金支持,1993年,当听说皮克斯在制作《玩具总动员》时,迪士尼下令让皮克斯停止下来,因为“观众不可能坐4个小时去看一部纯粹电脑来做的动画”。
但是,结果却是《玩具总动员》火了。迪士尼不知道皮克斯人为此付出的心血。这个剧本其实早就完成了,但因为总感觉主角的性格不够完美,于是最后不惜一切,又全部推翻了从头再来。
就在皮克斯正忙于别的电影时,迪士尼却制作了一部粗制滥造的续集,准备投放录像带市场。皮克斯人急得不行,全部人马加班加点地干,最后在规定时间内拿出了一个高质量的《玩具总动员》续集——其实这部片子并不在合约范围内,也就是说皮克斯人做这个的续集完全是在额外帮迪士尼打工。
那个至关重要的谜底,就在克里斯托弗的话中:“按理说,大的迪士尼收购小的皮克斯,应该迪士尼是老板对不对?可是实际上皮克斯是处于领导地位的,因为我们更知道怎么讲一个故事。”
(本文参考了中国传媒大学动画学院薛燕平教师所著的《皮克斯管理模式与企业文化》,在此特表示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