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展览

2011中国当代纤维艺术发展概况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2-11-06 15:31:22 | 文章来源: 艺术中国

说起中国当代纤维艺术,必然要提到“从洛桑到北京”国际纤维艺术双年展。当代纤维艺术发源地是瑞士的洛桑,从1962年开始到1995年的33年时间里,洛桑双年展共举办了15届,每一次展览都推动着这一领域的艺术创作向前发展,新的创作思想和表现手段使它逐渐摆脱传统壁毯艺术的束缚,成为人们尝试、表达艺术观念的新的舞台。然而,1996年洛桑双年展的停办,在某种程度上令国际纤维艺术失去了活动的中心和展示的舞台。可喜的是,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林乐成教授将国际纤维艺术展从瑞士洛桑带到中国北京。 2000年10月第一届“从洛桑到北京”国际纤维艺术双年展在北京拉开帷幕,展出了来自15个国家90多位艺术家的140多件作品,正如中国艺术评论家吕品田先生所言“‘从洛桑到北京’,不是‘洛桑’的结束,而是‘洛桑’的创造性延续”,而中外纤维艺术家在北京集体签署的《北京宣言》则是这对一创举的历史见证。经过第二届艺术展的进一步交融、开放和创新,“从洛桑到北京”的国际纤维艺术品牌逐渐树立起来,2004年第三届国际纤维艺术双年展打破地域的界限,将这一品牌盛会移至上海举办,上海展年的成功举行适应了日益开放的纤维艺术发展的空间需要,促进了国际纤维艺术的传播。2006年在苏州展年上“终身成就奖”的设立与颁布是世界纤维艺术精神——“洛桑精神”确立的重要标志。自2008年第五届国际纤维艺术展后不断开展的纤维艺术主题展则标志着“从洛桑到北京”世界纤维艺术精神的延续和扩展。直到2010年第六届“从洛桑到北京”国际纤维艺术双年展(河南展年),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名艺术家以291件最新力作共赴盛举,更多更优秀的参展作品,更广更高水平的国际参与,更宽更深层次的艺术思考,预示着国际纤维艺术盛世的到来。2011年,“首届中国当代纤维艺术展”在吉林举办,成为中国纤维艺术交流与普及、创新与发展的平台。2012年10月,第七届“从洛桑到北京”国际纤维艺术双年展(南通展年)将开启“从洛桑到北京”的第二个“十年”。

(一)首届中国当代纤维艺术展 2011年9月18日,由吉林艺术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纤维艺术专业委员会共同主办,吉林艺术学院设计学院承办的“首届中国当代纤维艺术展”在吉林艺术学院美术馆拉开帷幕。此次展览汇集了全国20多个省份选评出的137件优秀作品,其中有特邀作品10件,充分展现了中国当代纤维艺术的发展成果和艺术成就。中国当代纤维艺术经过十余载的积累,已经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中国当代纤维艺术呈现出跨行业、跨专业、跨领域的创作特点,形成了大众化、社会化、国际化的发展格局,此时此刻为中国当代纤维艺术做个总结与展望是意义深远的。此次展览共评出36个奖项,比原设定的60个奖项少24个,其中金奖空缺、银奖1名,铜奖3名,传统工艺奖4名,优秀奖28名。首届中国纤维艺术展评审主席刘巨德(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教授)先生阐明了此次评奖的原则,他指出最重要的一点是作品要具有独立、独特的思想,对人类的生存境界有一种普世的关怀;第二点作品是否能够对中国传统文化精神有新的理解和阐释,能够在这个大的古老的树上发现新绿;第三点作品是否体现作者在心性上独特的审美,高明、独特、新兴的审美。“基于人类生存的关怀、民族文化精神、个人心性上的独特审美这三点进行评审。”李当岐教授也对奖项的缩减做出了解释,他指出希望大家一起打造一个品牌,一个国内的品牌,无论是艺术家、组织者,还是评委都要把他当做一件重要的事情来做,而评出得金银铜奖一定要能够站得住脚,它要有思想、有高质量,所以本着对纤维艺术事业认真负责的态度,提高了标杆,为下一届纤维艺术作品展指明了方向和正确的导向。他进一步补充道:“传统技艺奖,不是对传统技艺的复制和拷贝,而是用传统的技艺做现代的东西,做有思想的东西,在做一种有冲击力的东西,这样事业才能向前发展。” 首届中国当代纤维艺术展的举办给中国纤维艺术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国纤维艺术应走向世界,向更新的维度进一步发展。

(二)中国当代纤维艺术展赴乌克兰、白俄罗斯巡展从国内展览到国际巡展,当代纤维艺术已经由中国走向世界。“正在改变的景观”——中国当代纤维艺术美国巡展历时三年,历经2010年圣何塞纺织艺术博物馆、2011年美国纺织历史博物馆(麻省卢威尔市)和2012年美国国家纺织博物馆(俄亥俄州代顿市),在美国东西海岸掀起中国纤维艺术的热潮。2011年中国当代纤维艺术展两次被定为中国文化部对外交流项目,赴乌克兰、白俄罗斯巡展,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墨西哥城多元美术馆、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及阿根廷等南美国家进行巡展,与此同时,中国的纤维艺术又被邀请在英国南安普顿、巴西圣保罗等世界知名“艺术创新地”进行文化交流与成果展示,这无不体现了中国纤维艺术的发展、世界纤维艺术领域的扩大。 2011年9月21日至10月3日,中国当代纤维艺术展赴乌克兰、白俄罗斯巡展先后在基辅和明斯克展出15天,取得圆满成功。此次中国当代纤维艺术展参展的30件作品均为18所中国艺术院校师生和知名艺术家的30件作品,且是历届“从洛桑到北京”国际纤维艺术双年展获奖作品。这些作品从不同的角度描绘了中国艺术家面对他们身边不断变化的世界,表达了他们对中国历史、文化和环境的认识和思考,向世界展示着中国当代艺术风貌。 9月21日,中国当代纤维艺术展在基辅市乌克兰国家美术家协会艺术家中心开幕,乌克兰文化部副部长克拉格、中国驻乌克兰大使张喜云、清华大学副校长张凤昌、乌克兰国家美协主席彼得罗和100多位乌方官员和艺术家出席。乌克兰文化部副部长克拉格在乌克兰首次举办的中国当代纤维艺术展的致辞中感叹道:“今天我们看见的作品展示出科学与艺术的结合,展示了中国灿烂的文化。中国文化艺术的活动每次都给我们带来惊讶,因为中国的艺术,让我们了解中国悠久的文化传统。” 中国驻乌克兰大使张喜云在致辞中指出:“本次中国当代纤维艺术展示给乌克兰朋友们一个关于中国当代艺术的画面,能够为每一位乌克兰人进一步认知当代的中国带来一些新的眼界。” 展览期间,清华大学副校长张凤昌等随行人员与乌克兰文化部副部长举办会谈,就加强中乌两国和两国高校的友好合作和文化交流进行了有益的沟通和探讨。乌克兰国家电视台对张凤昌校长和林乐成教授进行了专访,多家乌克兰重要媒体对此次展览进行了跟踪报道。 9月28日,中国当代纤维艺术展在白俄罗斯国家历史博物馆开幕,白俄罗斯文化部副部长古拉什、白俄罗斯国家历史博物馆馆长维切尔、中国驻白俄罗斯大使馆参赞孙宏治、白俄罗斯国际广播电视台台长加里别科洛维奇、中国当代纤维艺术家代表团团长李当岐发表致辞。白俄罗斯知名艺术家、诗人及白俄罗斯国立艺术学院师生数百人到场,开幕现场十分热烈。白俄罗斯四大电视媒体,其中包括国家电视台在内的三家电视台对展览进行了报道与采访。艺术交流既是国与国之间交流的桥梁,又是不同民族与文化间相互理解的载体。本次中国当代纤维艺术作为中国政府对外文化交流项目应邀赴乌克兰巡展圆满成功,不仅促进了中国当代艺术和教育的发展,建立了国家间高校的多渠道交流平台,扩大了以清华大学为代表的国家一流院校的影响力;而且对于推动国家间的艺术文化交流与合作也具有示范作用,促进了我国以纤维艺术为代表的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与传播。我们期待更多的艺术文化的交流项目来进一步增进世界人民之间的友谊,以促进我国艺术文化事业及文化产业的发展,并向世界展示中国当代艺术文化发展的巨大成就。

(三)第一届纤维艺术高级研修班 2011年6月17日,首届中国工艺美术行业国家级培训项目——纤维艺术高级研修班在北京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纤维艺术研究所拉开帷幕,来自北京、新疆、江苏、浙江、山西、陕西、福建、云南、山东、河南、广东等全国十几个省的国家、省市级工艺美术大师齐聚北京,在国家文化部和中国工艺美术协会的引导和支持下,在林乐成教授的主持下开启了象牙塔中的纤维艺术与行业最具规模的一次交流学习。本次培训包括两个阶段,将艺术理论学习、考察与调研、创作实践充分结合起来。 6月17日至6月23日,第一阶段的培训以邀请知名艺术家、学者进行主题讲座和组织学员进行考察与调研学习为主。本阶段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纤维艺术研究所为培训基地,可以使学员更深入地了解学院的学习、创作和实践环境,探索生产、学习和研究相结合的可能性。著名画家、艺术教育家袁运甫教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主席刘巨德教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纤维艺术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尼跃红教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展示艺术设计家史习平教授受邀进行了主题讲座。6月24日至7月26日,第二阶段的培训在北京通州台湖教学基地开展,以学员自主的创意表达与实践探索为主,并辅以小型的主题讲座、沙龙讨论会等。为给学员的创作实践打好基础,林乐成教授和王凯教授分别进行为期两天的主题讲座和创作指导。林教授以当代工艺美术设计的原创性与市场化主题,结合具体的案例分析,鼓励他们在市场之外进行独立的创作,实现工艺匠师向艺术家的转型;王凯教授则结合自己多年来对纤维艺术创意与表达的研究和总结为学员进行现场的创作演示和指导。在一个月的创作实践中,很多学员愿意抛弃仿制的陋习,以镇湖绣娘为代表的学员,有的甚至抛开画稿,直接绣出胸中意象,这无疑是他们突破自我的勇敢尝试,让我们看到了工艺美术产业原创性的曙光。正如袁运甫先生所言:“工艺美术作为大文化的意义,有一个特殊的问题就是经济问题,工艺美术教学必须结合生产,否则是纸上谈兵。”首届纤维艺术培训项目则在映证大文化的意义,产、学、研相结合,开辟工艺美术原创性与市场化的新天地。

(四)“从洛桑到北京”第七届国际纤维艺术双年展(南通展年)暨学术研讨会启动仪式 “从洛桑到北京” 第七届国际纤维艺术双年展(南通展年)将于2012年11月8日至12月8日在江苏省南通市举行,并同时举办 “从洛桑到北京” 第七届国际纤维艺术学术研讨会。此次双年展暨学术研讨会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江苏省南通市人民政府、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纤维艺术专业委员会主办,南通国有置业集团承办。2011年12月31日下午3时,“从洛桑到北京”第七届国际纤维艺术双年展(南通展年)暨学术研讨会启动仪式在江苏省南通市举行,主办方代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赵萌教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系主任苏丹教授,江苏省南通市政府副市长朱晋,南通市政协副主席、工商联合会会长徐守铭,南通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陆善平,南通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倪永平,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漆艺术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周剑石教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纤维艺术专业委员会会长、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纤维艺术研究所所长林乐成教授参加了签字仪式,共同宣布新一届双年展暨学术研讨会的正式启动。南通市位于江苏省东部、长江入海口北岸,滨江临海,形成半岛。南与上海、苏州隔江相望,北依广袤的苏北平原,素有“江海门户”、“扬子第一窗口”之称,享有“工艺美术之乡”“纺织之乡”“文博之乡”的美誉。南通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祥地之一,1899年,中国近代实业第一人张謇建立了中国近代第一家自办纱厂“大生纱丝厂”。而展览举办地点“南通•1895”全称南通市唐闸近代工业遗产保护工程,其以继承和发扬工业遗产为特色,拥有可使用展览面积6万㎡,建筑形式为自1995年至上世纪80年代的各类工业建筑,具有建筑尺度大,建筑造型丰富的特点。因此,选择在江苏省南通市举办新一届的国际纤维艺术双年展既是对中国纤维艺术、民族纤维企业的“百年回归”,亦是对中国纤维艺术民族化、产业化、国际化发展新篇章的“世纪开幕”。届时,来自美国、英国、澳大利亚、韩国、日本等30多个国家的来宾及国内300多位纤维艺术家齐聚南通唐闸1895文化产业园,对促进国际纤维艺术的交流与发展,展示中国纤维艺术新视野,特别是提高南通唐闸1895文化产业园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影响力,将起到重大的推动作用。

当今,“为什么是中国,而不是韩国或者日本,成为国际纤维艺术运动的领头军”赫然从美国评论家黛博拉•科尔西尼(Deborah Corsini)和简•皮瑞彼时(Jane Przybysz )博士合作的文章中提出。中国的艺术家们也许应该更加深入思考这个令人兴奋但不可回避的问题。毕竟,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卓越成就的纺织大国,我们只有深刻地认识和把握这一优势,正视当代纤维文化的机遇与瓶颈,才能在国际纤维艺术运动中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作用,促进世界纤维艺术的发展,不辜负国际对中国的期望和支持。美国评论家布莉塔•埃里克森(Britta Erickson)在看过中国当代纤维艺术美国巡展和深入了解中国纺织发展历史文化以及十年来在中国举办的国际纤维艺术双年展的发展历程后坦言:“可惜的是,在这些珍贵的实践中,中国的纤维艺术家们没能深刻地理解他们所争相效仿的技艺中的理论基础之间的关联。同样地,他们虽然在纤维艺术领域中呈现出空前的实践热情,但并不是每一个人都理解自己所采用的媒介所含有的与生俱来的各种可能性,以及他们选择纤维艺术的重要意义。”评论家真诚而恳切的言语可见他对中国纤维艺术和国际纤维艺术发展的关切和祈望。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