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

中国网

十年“河东”,二十年“河西”

十年“河东”,二十年“河西”

时间: 2011-03-25 13:50:02 | 来源: 艺术中国 作者:吴鸿
专题 >

国内的前卫艺术界有两大特点,一是“拿来主义”的功利性,另一是“一窝蜂式”的盲目性。但是,这也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当代艺术的主流方向。什么叫功利性的“拿来主义”?就是不问出处,不问上下文背景,只要对我有用的,拿来就可以用。因为“葵花宝典”有“挪用”这一条,“拿来”不算偷!另外,就是一招鲜吃遍天,拿来什么招数要管用,不仅是这个艺术家会当成抱定要管一辈子的饭碗,其他艺术家也都一窝蜂跟着学。

而李迪与之不同的是,他要“学”的东西必须要彻底先“搞懂”它,这样就很麻烦了!所以,在布伦瑞克美术学院的学习过程不仅仅是一个视觉的练习过程,同时也是一个从文化历史到社会背景的系统了解过程。在这个阶段中,李迪沉浸在那种初次得到的自由自在的畅快表达的快感中。但是随着时间的推进,另一个问题,表现主义对于社会现实的关注角度问题慢慢就显现出来了。实际上,对于一个作为表现主义的狂热分子的李迪而言,他实际上还是一个库尔贝的崇拜者。李迪对于库尔贝的顶礼膜拜实际上来源于库尔贝的笔下对于剖析社会和表现人性的犀利程度。所以,随着时间的演进,在从布伦瑞克美术学院毕业之后,作为一个自由职业的艺术家开始,作品的社会性表达的深度和广度的问题,就越来越困扰着李迪了。最初的新鲜感终归是要消失的,而另一方面作为一个外来者无论如何是不能很快融入到当地主流的社会文化中的。所以,2000年前后的那段时间内,李迪更多地是作为一个思考者,思考着“艺术的终极价值到底是什么?”这个问题。他将以前的绘画作品作为基底,在上面一遍遍地抄录《石涛画语录》以及自己的日记和心得,以此完成自己的一个思考下一步的艺术方向的过程。

从这个时候起,李迪每年回国的频率开始加速。我也是从这个时候起认识李迪的。每一次的回国,李迪都是显得那么的新鲜和新奇,在这样的一次次的故国之旅的过程中,李迪终于发现自己的文化之根其实还是在中国。

从2008年开始,李迪的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此前作为他的作品主要特征、非常西化的色彩开始变得沉郁下来了;同时,在表现性的笔触和线条之中又融入了东方性的心手眼同一的书写体验。作品的内容也是多与中国当下的社会现实和社会特征有关,但是又没有那些已经变得越来越恶俗化的“符号化”的贩卖。就像他自己说的:“我的绘画不管用什么材料,其实一直都是在做‘记录’式的主题。关心的更多的是个人的心路历程。”

 

至此,我们发现,李迪实际上是用一种若即若离的方式在保持着一个旁观者的视角,在对中国的社会现实进行客观、冷静的观察。他从2008年之后的作品,就是相当于一个观察者对于自己的故国的心灵笔记。

新鲜的、敏感的观察,自由的、无拘束的形象表达,非商业符号性的、个性化的绘画语言,非设定性的、心手同一之后的自由之境,这些构成了李迪这批新作品中最为宝贵艺术特质。也许李迪作为一个艺术家并不是最聪明的那一个,但他绝对是走得最累、最扎实的那一个,所以,他虽没有像他的同时代人那样在商业包装下光芒四射,但绝对是在朴实无华的外表下,内涵最为丰富和韵味悠长的。

 

2011年3月14日 于北京通州

<  1  2  3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