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展览推介

国外关于约翰沃克画作的评论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0-06-09 09:40:47 | 文章来源: 艺术中国

关于约翰•沃克的作品 (小段评论部分)

约翰•沃克1939年出生于英国的伯明翰,十四岁进入伯明翰艺术学校。在那里他幸运的遇到了伟大的老师,艺术家吉尔伯特.梅森。当沃克1967年开始在伦敦展出他的作品时刻,伦敦艺术界充满激情,喧嚣,野心与成功的时代似乎已接近尾声。但五年之后,沃克的作品被选中进入了威尼斯双年展的英国馆。那时他的作品是介乎于抽象与新具象之间。他那画面被圆形,扇形,或三角几何形体切割,以此出现的画面空间层次给予了他寻找并训练他驾驭所有基本绘画元素的能力。(Andrew Forge 菲利浦收藏中心 1978年5月20日-6月18日)

在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是沃克建立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阶段,尽管当时他的画作呈现出纯抽象的风格。但其中包含的具象的形体使画作风格不纯粹的抽象,可能一点也不抽象。截平的椭圆形,不等边的四边形,切开的环形,它们在沃克的画中作为一定的抽象主题而存在。使我们更多去观察在象征艺术中对主题的刻画。(John Elderfield ,美国艺术,1988)

七十年代初年他移居美国,并开始在纽约展出作品,八十年代起他反复运用受到委拉士奎支的“布里达的受降”启示的图式,并使之成为赋有象征性图形的抽象化载体,这一“物体,形式,空间”的变幻,为沃克的很长一段时期内的作品提供了巨大而又神秘的心理指向的意义。

在近十五年的创作中,阿尔巴形状的图案,潜伏在沃克不同的抽象形体里。并在他笔下赋予了全新的个性化特色。一个坐着的士兵头上顶着山羊的头骨使画作戏剧性的充满寓意。也改变着我们对阿尔巴形体的理解。一个坐着的士兵和羊的头骨,这些转移了我们的思绪,在血红色和赭色的映衬下,仿佛那坐着的游魂似的士兵正在回忆他的战场经历。( Alexi Worth, 新英格兰艺术,1997)

“作为一个不可被复制的现代派画家,沃克从不使他画作内容仅为某一主题。它甚至可能是在创作过程中迷失的产物。在这次展出的作品中,我完全可以想象将来的专家们将思考与审视沃克绘画中图像的来源,从旧约全书到大洋洲的图腾,或关于沃克的藏品,著作,与艺术影响的基础之上的所有的附加注脚。我假设所有详尽的资料将会提供正确的引导,即关于如何从文化角度阅读他的绘画。但是最重要的,是永远要记住沃克绘画中的视觉冲击力。画家的绘画语言的第一位是永久的属性。这又如此之难的转换为文字,但无论何物、何地、与何种存在都是何等重要的影响着他的绘画的过程。( Dore Ashton,伦敦 Hayward美术馆,1985)

战争系列的画作强化了对战争的思索,赋有浓重的个人色彩。穿着制服顶着头骨的人象征着每个被卷进战争,受战争折磨的士兵。作为生还者的残酷经历,每个战士在战场上的残酷经历在画作中重新浮现,似勾起无限回忆。当然,在此山羊的头骨也赋有宗教的色彩。从旧约中献祭的羔羊,基督的化身及信仰者这迷路的羔羊。( Jack Flam, 纽约市 Knoedler& Company, 2001年2月18日——3月3日 )

在Alba 系列画作中,沃克触到西方绘画的传统。不仅仅是镇定的站立在建议为剧院的虚拟空间里的公爵夫人Alba或 Infanta,或者是环境的描绘都部分沿袭了从 Pembrandt到 Picasso的传统画风…… 光线变换,色泽也随之变化,导致情绪由欢快转为阴郁…… 有时沃克画出独特的夸张的飞翔着的直线,推其动作到画布中央。优势他在形体前挂上平纹棉麻织物。色泽的深度与绚烂的高光处在组合中互相转换,技术首发上的灵巧转换,笔向的变换及釉料的添加,都使化作的表面结构复杂起来。 ( Dore Ashton,伦敦 Hayward美术馆,1985)

沃克笔下的海滩是萧条的被泥泞和低矮的悬崖包围的地带,空间的转换,反复描绘的,朦胧的,秋天的颜色这些都彰显着没有失去自己特色的绘画空间。 若隐若现的悬崖化为平坦。潮池在空间里的无限伸展,这些在早期创作的的系列画作中象征“血脉”,这些形状曾一度使人想到宇宙中某种物体的形状。Marsden Hartley 在他最绝望的时候可能认出沃克的缅因州来,但我们欣赏这些寓意深刻的,纯粹的画的时间越久,它们的吸引力也就越大。( KarenWilkin,Partisan Review 2001 年春)

尽管全部风景画是清晰可读的,但单个元素间断的遵从一种接近于非象征性的潜在的结构。 它在对自然的形象的创造的两种视角间静默的挣扎,使画作兼具生动的有形与静默的飘渺。( Jack Flam, 纽约市 Knoedler& Company, 2001年2月18日——3月3日)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注: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尚无评论

留言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