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
您的位置: 首页 > 影像·纪录 > 出云南记

刘建华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0-03-29 13:07:53 | 文章来源: artchina

刘建华 

刘建华,15岁时便进入景德镇的一家有名的陶瓷工厂做学徒,开始学习制作陶瓷的工
艺并创作了关于古典传统的人物雕像。几年之后,考上了景德镇陶瓷学院。高等艺术教育带给了他中外艺术传统的深厚积累。在他认为,学院正统的写实语言,才是艺术的正道。学院语言,成为他在这一段时期的努力方向,《李大钊》是代表性的作品之一。80年代末,刘建华到了云南艺术学院任教。云南的当代艺术创作氛围,给了他很大的影响,并开始在创作中进行摸索——抽象雕塑、装置、现成品应用,在一步步的变化中,他回到了个人经验的原点,陶瓷的材料与当代文化观点的结合,成为他最具代表性的语言符号。民间文化经验成了自己新的艺术广阔的源泉。昆明筇竹寺彩塑五百罗汉是中国雕塑史上的重要作品,其生动、夸张却又极具写实精神的人物造型,色彩精妙的彩塑语汇,都给予刘建华在创作中的重要影响。刘建华开始舍弃传统和正规的雕塑语言,重新回到最为彻底的民俗文化生产空间之中——他曾经呆过八年的陶瓷生产车间。从《迷恋的记忆》系列开始,刘建华的创作在材质上做了本质上的改变,选取的是中国传统的陶瓷,手法是中国最传统的陶瓷制作方法。喻示了民俗民间文化对于当代艺术创作所潜在的巨大作用。“身体和服装在刘建华的作品不是现实主义关系,刘建华将身体置于一种有沙发、浴缸、女人和漂亮旗袍汇集的室内风景,身体被引入了日常性及戏剧化的形式,并产生了寓言性质,通过日常层次的戏剧性辅陈揭示自我原因及历程。身体从意识形态象征的外衣脱体而出,是刘建华回到当代性的标志。” 他的《日常·易碎》系列作品把日常生活里的各种物品利用表面坚固但极易破碎的瓷材料呈现出它的极端性,给观者带来强烈的视觉震撼和心理感应。

注: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下一页李季
上一页栾小杰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尚无评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