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
您的位置: 首页 > 展览推介

国家文物局“指南针计划”专项介绍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0-01-20 15:55:15 | 文章来源: 中国国家文物局

国家文物局“指南针计划”专项介绍

一、背景与意义

华夏五千年的文明史,为我们留下了大量具有重要科学价值的文化遗产,它们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不可或缺的伟大物质财富。这些印证中国古代发明创造的文化遗产,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先辈们的伟大智慧和创新精神,有力地证明了中华文明的发展史就是一部民族创新史。深入挖掘、整理和研究这些文化遗产所蕴藏的重要科学价值,充分展示我国古代发明创造,探究其形成的历史渊源和背景,对于形成符合时代要求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文化,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继承和弘扬民族创新精神,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作用。

2005年,国家文物局提出系统开展实证中国古代发明创造的文化遗产的价值挖掘与展示专项的构想,并得到了财政部、科技部、教育部、文化部等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该专项被命名为“指南针计划——中国古代发明创造的价值挖掘与展示”(以下简称“指南针计划”)。国家文物局积极组织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国文物研究所、河南博物院等单位的有关专家,开展了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工作,在先后听取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大领域百余名专家学者的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编制完成了专项可行性研究报告。“指南针计划”立项可行性研究和整体实施方案已经通过专家论证,并分别被纳入了《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国家“十一五”文物事业发展规划》,以及《文化遗产保护科学和技术发展“十一五”规划》。

“指南针计划”专项是一项涉及范围广、工作任务重,涉及文化遗产、科学技术、国民教育等诸多方面的国家重大项目,是以促进文化遗产保护和国家自主创新为目的,局部重点突破带动整体全面提高的战略性引导项目。“指南针计划”的实施,对于发掘祖国文化遗产,提高对古代科技史的研究水平,进一步推动我国考古事业向纵深发展;对于彰显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和创造力,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对于提高博物馆的展示水平,使学术性、知识性、趣味性、观赏性相统一,推动文博事业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对于全国落实科学发展观,动员亿万人民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都有重要意义。

二、主要内容

本专项主要内容包括:以实证我国古代重大发明创造的文化遗产为工作对象,组织跨学科、跨领域、跨部门的力量,制定中国古代发明创造的价值挖掘与展示工作总体规划;利用现代科学和技术,开展农业、水利、交通、营造、纺织等领域的系列文化遗产专项调查;采用文献学方法、考古学方法、实验室方法、工程模拟方法、国际对比方法,多学科交叉渗透、多重证据法相互印证的方法以及系统综合方法,开展实证中国古代发明创造的文化遗产的整理与研究;采用现代科学和技术,开展博物馆的展示理论、技术及研究与示范工作。通过项目的实施,逐步树立中国古代发明创造的科学地位;深入挖掘实证我国古代发明创造的文化遗产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全面提升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展示传播的整体水平,努力推进博物馆事业“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增强博物馆陈列展览的学术性、知识性、趣味性、观赏性,为保护国家珍贵文化遗产资源,弘扬祖国传统优秀文化,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提高国民文化素质及社会经济的发展服务。

“指南针计划”主要研究内容将分解为农业、医学及诊治保健器材、水利工程、交通设施和交通工具、营造、人居环境、材料与加工制造、纺织、工具机械与仪器、数字化展示等10个主体类项目;以及总体战略规划研究、专项调查、建章立制、机构建设、基础数据库(群)及门户网站建设、教育与培训、展览展示、学术交流、舆论宣传等9个基础类项目,共计19个项目,各项目之间相互关联,互为支撑。

三、实施进度安排

“指南针计划”的实施将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06~2008年)是区域试点和重点专题研究及展示宣传阶段;第二阶段(2009~2013年)是全面展开和多领域专题研究及展示宣传阶段;第三阶段(2014~2015年)是完善和健全科研与展示宣传相关规范标准,建立长效机制,及中国古代发明创造研究理论提升阶段。

四、总体目标

“指南针计划”的总体目标是:到2015年,系统地掌握具有重大意义的我国古代发明创造的基本概况。推出一批系列反映中国古代发明创造的陈列展览、实物复原模型、虚拟现实复原模型、科普著作和数字影视作品,建立“中国古代发明创造国家级名录”、建立“中国古代发明创造门户网站”、建立若干古代发明创造科学教育基地、设立若干文化遗产传统工艺原生态保护区,以提升公众对祖国珍贵文化遗产科学价值的认识,促进文化遗产保护科学研究和展示水平的整体提高,从而在全社会形成崇尚科学、自觉继承并弘扬民族文化的意识,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激发民族创新能力。

注: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下一页
上一页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尚无评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