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道沧桑——邢少臣中国画展第四回亮相书画频道美术馆

时间: 2016-09-30 22:50:47 | 来源: 艺术中国

首页> 资讯> 展评

研讨会现场

9月25日,由中国国家画院、中央数字电视书画频道主办的“正道沧桑——邢少臣中国画展第四回”在书画频道美术馆举行,本次展览是邢少臣继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北京画院美术馆,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美术馆成功展出之后的第四回。

展览现场邢少臣、石齐、盛鸣、王迪

画展由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陈履生担任学术主持,共展出邢少臣2016年新作96幅,其中八尺巨作18件,不足平尺的小品作品78件。画展现场,吴悦石、郭石夫、石齐、张江舟、陈履生、王培东、郑艺、殷会利、贾广健、刘建、林容生、张立柱、汤立、王平、王艺、刘罡、魏广君、李晓柱、李晓军、吴迅、曾翔、赵志田、庄小雷、王培东、甘长霖、戴顺智、王玉良、付京生、张晨、张桂徴、徐冬青、盛鸣、曾迎春、艾国等画坛大家和理论家云集,大家纷纷对邢少臣对中国画笔墨的认识和对写意花鸟画的探索和贡献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展览现场陈履生与邢少臣自拍留念

陈履生主持了下午的正道沧桑——邢少臣中国画展第四回,学术研讨会,在研讨会上吴悦石、郭石夫、石齐、贾广健、汤立、王平、付京生,针对写意花鸟画在今天的发展和邢少臣的写意画的时代精神和笔墨特征做了深入的探讨和高度的评价。

研讨会嘉宾(左至右)陈履生、王平、付京生、吴悦石、郭石夫、石齐、汤立、贾广健、邢少臣

大写意花鸟画是画家本人对社会,对自然,对人生,对艺术的认识与理解。通过作画的方式宣泄到画面上,那种直抒胸臆的表达,笔墨则完全为情感而流露。而邢少臣的写意花鸟画从传统入手,以生活为创作源泉,几十年来恪守寂寞之道,用心揣摩前人的写意花鸟画精髓,对中国写意画笔墨的认识与研究独具慧心。雕塑写意理论使邢少臣的写意画更具时代性及鲜明个人风格,他的绘画作品传递给读者的是一种霸气和硬朗,雄强和峻美,是当代雕塑性大写意花鸟画的倡导者。郭石夫在看过展览后认为:“艺术是一个时代的产物,邢少臣在继承了崔子范先生深入生活的精神性,但结合新时代发展出雕塑性的水墨和柔性的毛笔作结合,从少臣的画中可以看到他对这个时代有很多思考。”邢少臣的作品浑厚苍莽,朴拙大气,用笔凝练简洁,强调雕塑式语言的绘画风格,石齐在研讨会上表示:“我还是赞赏邢少臣的画风取向和笔墨把控,他不取作品的表皮华艳,而是深层地探觅中国画写意真谛,其画风虽然受八大影响,但智慧地回避了八大的狭隘。少臣正倾尽才思完成他的风骨棱棱的作品,作品呈现着无意眩美夺目,但有意有庄有谐;不取云山雾罩,只取外朴内华。”

展览现场(左至右)刘伯郎、宋薇薇、李晓军、林容生、邢少臣、李冬青、张江舟、魏广君、兰婷

中国的大写意花鸟画需要笔墨功夫,但它更需要文化、修养、哲理、境界与精神,这种文化修养又是在笔墨功夫的千锤百炼当中不断提高,凝练与升华,使画面达到统一和谐完美。吴悦石认为邢少臣的作品在写意花鸟画的继承和突破的给人很多遐想,他的画面强烈,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尤其是随着少臣的修养和学识的提高,他的作品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愉悦和思考的空间。

写意画自元代发展以来一直在中国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笔墨之精微更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得益彰。正如邢少臣所言:“笔与笔之间,墨与墨之间,物与象之间,神与境之间都有许多值得探究的深奥之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切要合情、合理、合法,没有理法不是大写意。这个理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之理,这个法就是天地自然规律之法,这个情就是社会自然与人之情。”但如今,写意画家却逐渐减少,“写意精神”的重塑对当代画家来讲变得越来越有难度。陈履生希望通过这个有意趣、有意味的展览,能重新找回对写意文化的认识。他认为,“邢少臣对中国画笔墨的认识是具有突破性的,大作品里面见精微,小品里面展乾坤,对于重建中国的写意文化有贡献。在写意花鸟画逐渐没落的今天,能够坚守写意画家精神的画家都是令人尊敬的。”

据悉,展览将持续至10月10日。

《柏龄和平》 367x144cm

携琴访友图  120X240cm

幽谷禽栖图  120X240cm

深林鸟自知  120X240cm

如醉春风 120X240cm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
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文章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京网文[2011]0252-085号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资讯|观点|视频|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