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艺术"第零空间开幕 青年艺术家探讨新的艺术史叙事

时间: 2016-04-28 17:47:27 | 来源: 艺术中国

首页> 资讯> 展评


展览开幕嘉宾合影

    2016年4月23日下午,由张潇雨策划的“存在艺术”在798第零空间开幕,该展览活动由著名艺术家张羽做为学术支持,并在开幕当天举办了关于此次展览所提出的新的艺术史叙事及在此叙事下艺术史的新一阶段“存在艺术阶段”的座谈交流会。座谈会由张羽老师主持,参加座谈会的批评家及艺术家有(按姓氏拼音排序):顾凯军、郭红杰、杭春晓、商长松、盛葳、魏祥奇、夏彦国、易鹤达、于继东、殷亮、张羽、周全、张潇雨等。

    存在艺术并不来自于存在主义哲学,而是此次展览的策展人张潇雨从艺术史的角度提出的一种新的艺术理论。他在自己的文章《没有终结的艺术史和新的艺术史叙事的开始——艺术存在本质论:对艺术史的解构与重建》中,提出了艺术史的新的叙事逻辑,及在这一逻辑之下新的艺术阶段——存在艺术阶段。这个展览的目的就是为了通过实体展览的形式正式提出“存在艺术”的概念,也为了回归原点重新思考“艺术是什么”及“艺术的价值”的重要性。本次展览的目的就是为了通过实体展览的方式推出关于艺术史的新一阶段“存在艺术阶段”的概念。并宣布由张潇雨、周全、殷亮、郭红杰四位艺术家组成的“存在艺术小组”的成立,以及这个“存在艺术小组”将以创作来践行这一新的艺术理念“存在艺术”的学术方向。


研讨会现场


左至右:批评家盛葳、批评家杭春晓与本次展览的学术支持艺术家张羽

“存在艺术”的核心理念认为:艺术是对自我存在觉知的创造性保存。诸如,哲学、文学、科学、艺术等创造存在都是主体的人的存在表象,而非其他创造存在的表象。那么让艺术回归至人的行为本身,从人产生创造艺术的行为的动机思考艺术的本质至关重要。这使得艺术不再依附于人的其他创造存在价值,回归到存在论层面的本体论意义。

“存在小组”发现艺术家张羽2001年创作的《指印》作品,已经开始了“存在艺术阶段”的序幕,但是在现有艺术史的形式逻辑中,普遍将其划分至后现代化主义,其意义是终结了水墨的画种,而这恰恰抹杀和掩藏了“存在艺术”的真正创造力,而此时对于新的艺术史逻辑的提出的意义就显得格外重要。


学术支持艺术家张羽与存在艺术小组合影


艺术家周全作品


艺术家张潇雨作品

    张羽在展览现场接受采访时表示:“‘存在艺术’这个概念的提出的确是很有意义的,因为一直以来,面对当代艺术我们一直在强调多元,实际这种多元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一种无标准的虚无状态,也就是说如果什么都是艺术,什么都是艺术品,就等于是什么都不是艺术,艺术失去了具体的标准和价值,所以导致了今天当代艺术是被市场所决定,艺术的本质及精神问题,还有深层的思考几乎看不到了。精神的丢失实际是人作为主体的丢失,也就是人的主体不在。那么提出这个概念就是寻找人的存在价值及人的精神存在价值,这个展览是针对这个具体的问题展开实践,实际上也在推论到底艺术的本质是什么?这种思考对今天的艺术界来说很有必要,因为我们今天几乎所有的所谓热热闹闹的艺术作品,艺术展览都不再思考这个问题。在市场主导艺术的今天,提出这样一个概念,不在于这个观点是否绝对准确,但我可以肯定的一点是这个方向是值得思考的,存在的确触及到了艺术的根本,这个方向是艺术的根本值得我们努力,因为这不只是一个中国问题而是世界的问题,艺术史走到今天,如果我们可以把很多现成品认为是艺术的话,那么在没有标准的前提下,我们再次面对艺术创作的起点时,应该如何确认人与艺术的关系,人在艺术创作如何介入其中?从这个角度来看,策展人张潇雨提出的存在艺术理论成功的迈出了作为艺术家,面对艺术史的新艺术史叙事的第四个阶段发展空间中自我建构的第一步,这也是特别值得像我们这一辈艺术家重新思考的问题。它提示我们摆脱过去一直以来所围绕的多元发展的困扰以及中西方的二元对立,传统与当代的二元对立的困扰,建立一个属于人类的世界的普世范围内的一种思考,这种思考不分中西,它在探讨这样一个前提下,是否可能建立一个新的艺术史系统,这是他们这次通过展览提出“存在艺术阶段”的最核心的意义。”


艺术家郭红杰作品


艺术家殷亮作品


研讨会现场


展览空间外景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
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文章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京网文[2011]0252-085号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资讯|观点|视频|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