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氤氲”傅爱臣个展开幕式现场
2014年9月20日,由北京艺原社主办的“氤氲”傅爱臣个展在北京798艺术的第零空间开幕,中央美院副院长谭平教授、展览学术主持孙磊、策展人柳光苏、艺原社艺术总监吕以忠,以及艺术家傅爱臣等出席了展览开幕式。
中央美院副院长谭平教授在开幕式上致辞
艺术家傅爱臣现在是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副教授,教学、教研之余,先后参加了第七届至第十届全国美术作品展及中央美术学院主办的第一届至第四届“为坐而设计”等各项大型展览,并获得“第十届全国版画作品展银奖”、“第四届全国工业版画作品展铜奖”、“中央美术学院招贴作品展二等奖”、“中央美术学院毕业生优秀作品奖”等多种奖项。2008 ~ 2009 年设计制作的40 把椅子参加国际设计师邀请展并获好评。2008 年应邀参加了公安部组织的“港澳签证”图样设计。2009 年应邀参加了公安部组织的“新版护照”设计稿审评委员。
艺术家傅爱臣教授在开幕式上致答谢词
展览学术主持孙磊在开幕式上致辞
在开幕式上,学术主持孙磊对傅爱臣的作品做了充分的艺术解读:
氤氲是一种气息,一种情境。我们总以为我们可以在一种气息与情境中获得某种智识的清晰,实际上这几乎是不可能的。我们所处于的混沌莫名的情境就是我们的处境,因此从此意义上讲,氤氲也是一种处境。也就是说我们无法获知的一切力量与生态,才构成了我们生命本体的实在的现实,我们由“无名”建构,这就是我们的处境。但如何在这种处境下获得一种可信服的存在,正是我们应该“工作”的起点。
傅爱臣作品《氤氲》
氤氲是一种工作,对傅爱臣来讲,工作更值得深化,越深化的工作就是越实在的存在。我们无法逃脱凝视着我们存在的那双绝对的眼睛,它洞悉这一切,傅爱臣深知这样的处境,深知那些透明材质的暗喻,那些辐射到人们内心深处的绝对的光,无法躲避,无处躲避,只有工作,才能让那光成为一种照耀。因此,傅爱臣的作品有一种奇异的宗教感和信仰的驱使力。
傅爱臣作品
氤氲是一种信仰。傅爱臣试图在作品中植入信仰的力量,这种信仰来自对中国传统文化在存在意义上的倾注,它在傅爱臣的工作中有一个喻体——水墨。水墨既是水与墨的相互回应,也是构成特质汉文化情结与语境的血缘式线索,因此将水墨植入透明的“身体”,实际上是一种具有哲思意味的工作,一种试图将信仰凝固在时间的进程里的欲求,这也正是禅宗关于“定”的言说,而“定”就是永恒,傅爱臣在为永恒设一个局。
策展人柳光苏(左)与艺术家傅爱臣(中)陪同谭平教授(右)观看展览
艺原社艺术总监吕以忠(左一)陪同嘉宾观看展览
氤氲是一个局。或者是我们所说的场域,它关涉生命本体的同时也关涉艺术的场域,也就是说,傅爱臣强调的艺术场域既有艺术的逻辑性也有某种生命的自我呼应,亚克力透明式的结构与水墨的“定”之间形成了一种材料上与语法上的艺术指涉力,在此基础上,他又构建了一种可以互动的场,一种局中局,将他者的参与置于自我的约定中。
最终,氤氲就是傅爱臣与他者之间的一场与艺术有关的约定。
展览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