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庆和、陈淑霞双个展在温州年代美术馆开幕

时间: 2015-08-10 15:28:13 | 来源: 艺术中国

首页> 资讯> 展评

“我行——陈淑霞作品展”与“轻拂——写生刘庆和”双个展开幕现场

2015年8月8日,由中央美术学院、年代美术馆共同主办,评论家鲁虹先生担任学术主持的“我行——陈淑霞作品展”与“轻拂——写生刘庆和”双个展在温州年代美术馆同期开幕,艺术家陈淑霞、刘庆和与著名评论家皮道坚、王端廷、冀少峰等出席了展览开幕式。

陈淑霞与刘庆和同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多年来,他们在繁忙的教学之余,创作出大量的倍受好评的艺术新作。随着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进程,两位老师不懈的艺术实践和不断深入的创作思考,给当代艺术带来了积极的影响。此次展览的60余件作品,都是艺术家多年来的精品之作,代表了艺术家不同时期、不同创作状态和不同艺术风格的一次集中展示。展览将分为上、下层两部分,一部分是来自于陈淑霞的具有东方意韵的现代油画,另一部分是来自于刘庆和创作的具有当代人文气息的水墨人物写生作品。

年代美术馆馆长罗静方发言

值得一提的是,开幕式后的学术研讨会,虽然参与人数不多,但几个专家学者和艺术家一起,实实在在的谈论了艺术创作的心得与当下艺术发展的问题,研讨会针对以陈淑霞富有东方意境的油画作品和刘庆和传统创新的当代水墨个案,共同探讨当下中国语境下的绘画与艺术。

中央美术学院陈淑霞教授在开幕式上致答谢词

艺术家陈淑霞在展览现场告诉记者:“这次的展览主题‘我行’有两层意思,一是行进着。我15岁离开温州来到北京学习、生活,这是最初的远足;当然,‘我行’也表示我一直在路上,走在艺术创作的路上,时而走走,时而停停,但一直是前进着的。另外一层意思也可以说是对自己的自信,一种信念的坚持。”

刘庆和教授在展览现场畅谈自己的艺术历程

而艺术家刘庆和在记者问及这次展览主题“轻拂”时说到:“春风拂面,拂心。在这里用‘轻’这个字,想说的是一种比较恰切的人与人的交流状态和方式。这次展览的作品大多是写生作品,我一直主张写生不是写‘形’,而是写‘心’,好的状态就是一个与人平行的目光相互对视,这种互动的感应是要落实到心上的。”

通过这次展览,我们将在两位艺术家所营造的氛围里领略到不同的画种所传达出的一样的真情,感受到艺术家对事业的执着和对生活的挚爱,以及关爱生命和自然的饱满热情。同时,通过空间的推展,可以感受到绘画艺术在当今文化语境中的新可能,透过这些感人的艺术道白,让人们对“过去和现在”、“传统和当代”这个老的话题又有了一种新的领悟和释解。

年代美术馆执行馆长康文峰发言

刘庆和、陈淑霞双个展作品研讨会现场

随后我们节选几位专家评论家在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片段供大家赏析:

本次展览学术主持鲁虹:本次展览,是刘庆和与陈淑霞的第四次双个展,而且因为温州是陈淑霞的故乡而更具独特意义,这对当代艺术家伉俪,一位用西方油画构筑东方风韵的虚实两境,一位以水墨形式展现不露声色的都市态度。对于温州的艺术圈来说,不同面貌当代艺术形式的陆续呈现也为地方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刘庆和对水墨人物写生有自己的理解,他一方面完全抛弃了传统人物画几百年来固定化的图式与笔墨方法,转而十分强调现场写生的观念,用以探寻水墨表现现代人物的可能性;另一方面,他也没有运用徐蒋二位先生创立的先以线条勾勒,然后辅以皴擦渲染技巧的表现模式,而是成功创造了具有他个人特点的新画法。陈淑霞成功地将长期积淀在传统水墨画之中的游观意识、澄怀观道的意识、画面空白的意识、重视时间表现的意识给予了很好的转换,以致有效表达了她的当下体验与感受。

华南师范大学美术系教授皮道坚: 现在大家都太过于强调观念而忽视技艺,但我个人觉得既然是绘画就必须有绘画性,刘庆和手上功夫很棒,他的画延续了中国绘画的文脉,是表现当代人在当代的生存实况,生动传神地进行了展现,有些线条非的潇洒,有些感觉妙不可言。刘庆和大画深入,小画精微,他用自己的绘画艺术向我们提示了绘画并没有终结。陈淑霞很有中国绘画的传统精神,对材料的把握也十分敏感,画面轻柔虚幻,她用安静的心态对待外在的世界,这也是他们的作品被人喜欢的原因之一。

刘庆和教授在美育课堂上回答现场观众提问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王端廷: 这两位独立的艺术家提供了很多学术上的话题,是一座富矿,需要我们深入挖掘。我多次在展览上看到他们的作品,感觉两人有共性,都注重作品语言的表达,是打通中西的优秀艺术家。但是独用媒材进行划分不够准确,刘庆和的艺术是多面的,不仅是绘画,他可以自由运用各种媒材进行创作。人物主要是少女和儿童,具有时尚特征,甚至有一种卡通的样式,这些都呈现出当代性,他的构图方式也是当今世界流行的简化式。如果说刘庆和是入世的,用水墨创作却有西画的感觉,那么陈淑霞是出世的,用油画创作却有中国画的趣味。   

湖北美术馆副馆长冀少峰: 我一直把他们视为当代艺术家,而非水墨艺术家或油画家,他们从不焦虑,而是十分沉着地往前走。他们那批新生代在当时影响非常大,可能只有他们坚持下来了。他们的作品一直保持着自我,就是持续的可变性。60年代人的作品要和时代背景结合着去理解。有三个因素有利于理解,那就是改革开放、文革结束和89政治风波,他们的作品是一种生活记忆录。本次展览是一个阶段性的呈现,刘庆和以写生作品为主,随手拈来的表达十分随性,他的水墨表现已经取得了一定口碑,陈淑霞是具有综合材料的观念性表现,她是从容的,没有一丝焦虑,她想和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一种对接,所以传统的元素在她的作品中十分有趣味的转换,从传统中来,又去掉了传统,最后超越了传统。

主办方领导与到场嘉宾合影

在展览现场举办的的“年代美育课堂名师对话”的现场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
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