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 绘画

阿布拉莫维奇:逃到创作里,才能真正拥有生活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4-11-15 10:53:24 | 文章来源: hiart

作为全世界当之无愧最著名的在世行为艺术家,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Marina Abramović)受到无数赞誉也遭到许多批评。人们批评她的新作无趣,又与时尚、流行圈子交往过甚。原来,舆论批评行为艺术家老不穿衣服;现在,他们转而批评说:“她竟然穿纪梵希!

连续挑战去物质化的群体体验

10月24日开始,到12月6日,阿布拉莫维奇在纽约的Sean Kelly画廊举行新的行为艺术展览“发动器(Generator)”。人们还记得她上次在这个画廊的行为展览,2003年的《海景房》:她一连十几天生活在架空的三个相通的开放式小空间里,只喝清水,像生活在舞台上一样向观众展示自己的每一个动作,包括睡觉、洗澡和排泄。在《欲望都市》里,Carrie与她的“俄罗斯情人”相识的展览就暗指这件作品,那个颇通风情的艺术家老帅哥还第一次约会就半夜三点带她去验证这位艺术家到底有没有偷吃东西。

在新展览开幕前半个月的采访中,阿布拉莫维奇向我解释说,这件作品是今年夏天在蛇形画廊举行的“512小时”的延续,来参加——参加,而非单纯的参观——展览的人们都是“能量的发动器”,在这件作品中,她的角色就是能量发动器的钥匙。从形式上看,“发动器”的确和“512小时”很是相像:大家在入口空间寄存手表、电脑、手机等个人物品后进入主空间,阿布拉莫维奇也会在那里。不过,“512小时”人数上限是160人,“发动器”将人数缩减到68人,且每位参观者都会戴上隔音耳机和眼罩。“大家来到画廊,本来是想听到什么,看到什么,结果眼睛和耳朵都被蒙上了。所以你一定要充分运用自己其他的感官。虽然没有什么可听、可看的,但任何其他(体验)都是有可能的。”

近年创作遭受质疑

然而,“512小时”引起的关注并不像之前纽约现代艺术美术馆(以下简称MoMA)的作品那样大。2010年,她在MoMA创作新作《艺术家在场》,每天从美术馆开门到关门,全程坐在椅子上,与依次走来坐在她对面椅子上的观众对视,静静坐了700多个小时,与1400多人对视。那次展览引起了极大的轰动,人们津津乐道地讲述当阿布拉莫维奇的旧情人乌雷(Ulay)出现,这对阔别22年的灵魂伴侣的重逢如何撼动观众的心,并常煽情地描绘一直冷静坐着的阿布拉莫维奇如何唯一一次泪水决堤,伸出手来和旧年的爱人紧紧握在一起。这个故事同时包含爱情纠葛、先锋艺术、名人效应和戏剧冲突,真是值得大书特书。

不论这些花边,仅从行为艺术本身而言,许多评论也直言“512小时”显得故弄玄虚。观众们寄存所有私人物品进入主展厅后,阿布拉莫维奇和她的助手会给出一些指导,比如对着墙站着或坐在椅子上,“时间越久越好”,抑或拿着一面小镜子当反光镜慢慢倒着走。

近年来,阿布拉莫维奇的创作常被批评空洞。她常常使用“集中精神”“体会自我”“能量”等表达,在视频中指导人们如何集中精神唤起自身能量:慢慢地喝一杯水,感受玻璃杯和液体的触感、味道;以极其缓慢的速度书写自己的名字,一小时甚至写不完六个字母;拿一堆米粒,慢慢地一粒一粒数——她就是教Lady Gaga数米粒来戒烟的。阿布拉莫维奇从八十年代开始就从澳洲土著、藏传佛教等方面汲取了许多灵感,直到现在,在重要创作之前也要去巴西请萨满导师指导。许多欣赏她早前作品的人们,觉得近年来的作品难以接受。MoMA的静坐凝视还可以让人们看到长期保持单调姿势,挑战人体极限,用精神控制肉体需求的元素,“512小时”看起来就更像是随处可见的“冥想课程”了。

“这些规矩是谁定的?”

实际上,如果眼睛一味盯着阿布拉莫维奇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作品,再面对她的新作,的确会无所适从。这位艺术家1946年出生在前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父母都是支持铁托的军人。她学生时期学习绘画,之后转而使用自己的身体从事创作。在七十年代前期,自我认同、生命的挣扎、对强权控制的态度、人性的复杂和软弱、肉体的边界等命题反复出现,她用触目惊心的形式表现这些思考:短时间内服用收缩肌肉和放松肌肉的药物;躺在燃烧的五角星中间;用刀子迅速扎指缝,当然常常会戳中手指;给观众72件道具让他们完全自由地对待她。1976年她离开南斯拉夫,开始和乌雷合作。他们的创作也常用直观得令人震惊的方式表现人与人,尤其是亲密的人之间的关系——他们口对口循环呼吸同一口气;用不平衡的姿势拉着弓,用毒箭对准自己爱人的心脏;把头发交缠在一起保持静默。

人们心中记挂着这些早就载入史册的作品,不满阿布拉莫维奇穿着纪梵希登上时尚杂志封面,重新把旧作品搬出来再演一遍,新创作中也完全看不到生命危险和肉体疼痛。“我曾被跟我同时代,活跃在七十年代的艺术家批评——再没有比那些活跃在七十年代,至今作品还跟七十年代似的艺术家更可悲的了——他们批判我越过一切时尚和流行之间的界限。”有人批评她和Jay Z合作是毁了行为艺术,“这些规矩是谁定的?”

1   2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