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津——率意笔墨 半世浮生

时间:2014-10-31 08:53:57 | 来源:hiart

资讯>展评>

《兄弟》(局部) 43×38cm 纸本设色 2014

《欲之海》(局部) 53×230cm 设色纸本 2014

最近,李津每日清晨都在朋友圈里贴上一篇“晨读”,以抄代念《禅门日诵》。每到此时,我脑中总会浮现《水浒传》里大隐于市朝的“花和尚”鲁智深的模样,吃肉喝酒然后行侠仗义。表面看,李津一直在进行生活与艺术交相辉映的即兴创作。其实他特别不愿意听别人说自己靠状态取胜,“如果把人抛开了,等于任何语言、技能都没有了,我不服气!”他正憋着那股劲,想在技术层面上彻底释放,以此证明自己并非徒有虚名。他懵懵懂懂、时而微醺,眼神朦胧,神情恍惚,逍遥自在的外表下,却掩藏着一颗蠢蠢欲动的野心。李津欣赏傅抱石的飘逸松驰,也敬仰齐白石无法而法的高妙,钦佩徐渭收放自如的大写意境界。今年年初,李津又租下一间大画室,正为下一步的蓄势待发做好铺垫——从小尺寸向大尺幅,从几个人到上百人,从几道菜到上百道菜,李津的艺术格局也将因此随之变的更加开阔。“等我把爆炸式的丰盛感画出来之时,才会正式与饮食男女告别。但是现在,我还没有画够。”

李津最初的梦想其实是当演员,现在看来,要实现这个梦想尚有难度。但倘若将宣纸视为舞台,李津一直在为自己设定角色,与女人们的故事、与小动物的故事、与美食的故事……把生活和艺术串联,将活色生香的日子演绎得淋漓尽致;但若将社会视为舞台,那么李津一直在本色出演。

李津首次尝试的雕塑作品《饱食者》

“稳”是指状态的“稳定”,绝不是风格稳定!

记者:这次在香港苏富比“活色生香”的个展,给观众又带来哪些新鲜的东西?

李: 苏富比的这次展览还是要顾及到一定的商业性,所以还是会延续大家认同的我的风格,基本上是我常用的尺寸,有11平尺的长条,也有一尺半的小画。尽管从尺寸到风格都没有让它出现太大变化,但是我不能画得太被动,必须得加入一些我个人的感受,给人一点新意。这次在人物上就有所突破,以前很少画一个人。所以苏富比这个展览实际上也有小试牛刀的地方。

记者:你并不避讳市场的问题?

李:你说完全不考虑市场,我觉得不真实,我现在想告诉关注我画的人:李津在绘画方面还是很有能力的。所以我故意没有急着调整自己的风格,没有急着往前走,就是想稳定一下。我始终认为商业主要是要引导好,好多艺术家总抱怨市场。我说这不能怨别人,如果你一直尊重买家心理的话,早晚会被抛弃的。我觉得艺术家不是说不往前走就是好的,稳定的艺术家不是指这个“稳”,是指状态的“稳定”,绝不是风格稳定!

记者:这次展出的几件雕塑也是一次新鲜的尝试,怎么和你的绘画联系起来?

李:雕塑是找的以前给张晓刚做雕塑的艺术家帮我做的,这次她转型给我做的时候有一段过程是比较难受的,因为她之前的风格比较“洋”。而我的作品都是细节,并且讲究“线感”。我说你一定要把那些小的趣味做出来,包括手、脚还有表情,画国画的人挺在乎这个。对我自己来说,上颜色也是一个挑战,以前没有在立体上画过,突然发现在立体器物上画的时候,能力下降了。所以第一件就画得很慢,后来找到方法。我发觉就像画瓷器一样,器皿也有过渡,在那上面画写意最好。而且雕塑应该更好玩,因为它本身已经做好空间了。

记者:而且你将书写的字也融入到了雕塑中。

李:一开始我怕它不像我的画,担心人家不会跟画联系起来,这个就失败了。后来手绘的时候,毕竟我有自己的笔法、眼神,一看就是我画的。再一个就是我以前总用书法,所以就把书法的因素加进去,大家一下就会想到李津。

记者:之后还会继续采用雕塑的形式做下去吗?

李:我其实特别想自己做。我最初就是因为捏橡皮泥才喜欢的画画,我对雕塑很有兴趣。

1  2  3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
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京网文[2011]0252-085号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资讯|观点|视频|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