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 绘画

中国传统绘画植物的隐喻——草木有情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4-10-28 11:39:09 | 文章来源: 芭莎艺术

第五段 绛珠血泪

“我也去下世为人,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 —《红楼梦》

《红楼梦》中,隐喻体系错综盘结,现世中总有一些端倪暗暗指向更深处的命运。

清代,费丹旭《黛玉葬花》,纸本设色,20.3×27.7cm,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大观园内四季植物繁茂,各色如水佳人各有植物与其对应。芙蓉、潇湘竹、莲花都曾被用来形容林黛玉,但论及出处,林黛玉的前身是唯一一株来自天上的植物。

书中第一回就交代了前世的冤孽仙缘:“只因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有绛珠草一枚……脱却草胎木质,得化人形,竟修成个女体。”为报神瑛侍者的浇灌之恩,绛珠仙草也追随他下世为人,意欲将一生的眼泪偿还于他。

宋代,佚名《芙蓉图》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绛珠草实则在人世俗名“红菇娘儿”,生于东北荒坡野草间,生期短暂,于深秋最红艳时遭寒霜戛然而止。

绛珠,红色的珠子,暗喻血和泪。

如果说聊斋艳想中的花妖代表古代文人对女性的肉体想象,林黛玉则代表了至高的精神化追求。她来自虚空,终将归于虚空。“凡心偶炽”的只是男性,爱恋也注定是一场血泪的追逐。

人非草木,焉知无情?

     1   2   3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