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 绘画

大色素——于艾君个展用"间接绘画"拓展素描维度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4-09-09 16:25:29 | 文章来源: 艺术中国


于艾君个展“大色素”作品《尘埃星系》

    时值中秋之际,于艾君个展“大色素”在北京季节画廊如期而至。此次展览由盛葳策划,分为《黑画》和《明度练习》两个系列,比较完整而系统的展现了于艾君对绘画的认识、他的创作理由及其对“第三绘画”的理解。

    无论是《黑画》系列还是《明度练习》,于艾君的绘画世界没有浮躁讨喜的味道,它们朴素、简单,甚至用艺术家自己说来就是追求一种“土气”的绘画。大小尺幅的作品都存在于黑色与白色之间,再没有其他花哨的颜色、颜料堆积或者是张扬的笔触。这样的黑白色彩让人一下子就联想到了素描的黑白灰,的确,于艾君的绘画可以看做是对素描的一种拓展,他格外用心地强调素描的绘画性。然而在谈及黑白灰的关系,艺术家则有其独到见解:“素描不光是黑白灰,素描是一种激情中的状态。素描可以有很丰富的颜色和内容,绘画就是可以这么简单,抽离到最本身的东西上。我很自信的认为绘画是一种状态,应该如此呈现。”


批评家夏可君前来参观


开幕现场

     虽然艺术家本人对于绘画的技术过程表示拒绝和排斥的态度,但是还是不得不提及于艾君特殊的创作方式:他的作品将绘画的形式因素降到最低,只用纸、铅笔、黑色颜料和油墨来进行创作。而在这一过程中,也涉及到了拓印的方式。这就将行动放在一种未知的结果中,减弱艺术家对画面直观的视觉控制。

    由于涉及拓印和油墨的运用,艺术家的创作带有很强的不确定性及未知性,每幅作品都可能会画两三遍,有的则是反复好多次才会成功,这种不断失败、以及对未知的探索也成为了于艾君创作的重要过程——虽然他给观众呈现的是一个既定的视觉观察,但是对自己而言则是一个未知的创作,然而这种最原本的创作却足以此承载艺术家个人的气质。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在谈及他的创作时,于艾君表示,“我在背面涂有颜料的空白布上绘画,压力使颜料转写到另外的纸面。 拓印技术所带来的未知感使绘制过程看起来有点像巫术表演。我迷恋这种具有表演和密集劳动双重特质的,为了未知性的描绘。很多时候我以涂鸦的,漫不经心的笔法转呈形象,同时,我有意不去表达存在物的现实物质感,这可能会使得形象之间产生一种奇妙的关系。”

    这种黑白效果不仅让人想到素描练习,更让人联想到黑白木版画。然而,版画的因素在他的画面中是一个技巧因素,版画有“复数性”,但艺术家在这里打破了作品的“复数性”,于艾君的每一幅作品都是唯一的,是属于绘画的,而不是简单死板的印刷与复制。在此,艺术家逃脱了版画的固定性,将艺术家本身及其创作解脱出来,拥抱自由,并在未知中游离与探究。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当下很多作品和展览都极具装饰性,呈现出刺激的、视效的,甚至是讨喜的视觉效果,而于艾君反其道而行——个人情感对绘画的参与对于于艾君来讲是最为重要的。他追求一种看起来很“土”的绘画方式,因为“土”就是很原始的、纯粹的,它更接近本质的、由基本元素构成而无他繁杂修饰的内核。而这也正是在于艾君看来最有意义的事情,并成为他未来探索的一个方向。

    在采访中,于艾君表示,“说到底,我致力于一种具有个人性的‘绘画文体’的实践或创建。这种实践可能是冒险或不合‘资本’会‘操作’时宜的,但我喜欢这种冒险,这方面我是不计成本的人。我的作品所具有的未知性和未来性将可能——或必然——以一种“钝感力”对峙于某些小清新的悦目之作。至少我希望我的作品具有这种方向性。”

展览现场

    从根本上看,无论是《黑画》还是《明度练习》,在于艾君的作品中,既没有“再现”,也没有“表现”,甚至没有“思考”,唯有“行动”及其后果而已。“视觉”和“图像”就像“尸体”一般,只是“灵魂”的寄居之处。而这也正是于艾君通过“间接绘画”不断强调的,对于个人意志及气质的追求。

    据悉,本次展览将持续至10月5日。


2010《杯具》之五 纸上综合材质110×152.5㎝


2014《抹子》纸上绘画 161 × 246㎝


自然, 纸、油彩拓印、铅笔 ,34.6 x 44cm, 2009


树新风, 纸、油彩拓印、铅笔 ,34.6 x 44cm, 2009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