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 绘画

“滤境”五人群展于北京季节画廊开幕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4-06-16 15:57:30 | 文章来源: 艺术中国


开幕现场图

2014年6月14日下午,“滤境”展在北京季节画廊开幕。此次展览共有五位艺术家参展,他们分别是惠欣、罗晓冬、萧鸣、徐帆与张文荣。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从现实的风景或物象中,准确又肯定地抽离出所需要的精神——好像精神真的可以被转化成可触可感可视的物质——将其具象或具象化,这是架上艺术的永恒命题或方法。这些艺术家正是秉承于此,他们或以戏谑的方式在画面中制造矛盾性,或以书写的笔触重绘(雕)物象的表情结构,此之谓“滤境”。

        正如这个词汇所喻指的,艺术家以一种出离于现实的方法重新回到那些被我们熟视的现实,再造心境。


萧鸣作品


萧鸣作品

        萧鸣的作品有一种神秘而安静的仪式感。他以麻丝为材料进行“雕塑”,作品中空而轻盈,却蕴含着内省和禅意。萧鸣从2012年底开始试验并用这种方式创作,用他的话来说,他是典型的苏派科班出身,因而格外关注“造型”。然而,在造型的路上需要探寻自己的风格与特色,找寻自身的气息,麻丝的运用使他找到了一个突破口——他希望用材料本身的质地、感官来说话。这样才能呈现出既不造作,又富有情感的人与物合二为一的作品。


徐帆,静待4-60X70CM-布面油画-2014

        徐帆的作品围绕《伊索寓言》展开。他用大约五年时间创作了“寓言系列”,分为《不言而“寓”》、《我们的界》和《静待》三个系列展现。其中,《不言而“寓”》是对伊索寓言故事的一种再现,本次展览就包括了《狐狸 葡萄》这样众所周知的寓言故事;同时,《我们的界》则将寓言拓展,用“寓言”的方式去看待世界、描绘世界。

        “我喜欢借用比喻的方式去呈现作品,从而通过绘画语言表达出来。”徐帆在接受采访时如此回答。正如作家的成果是文字,艺术家则通过绘画语言来讲述他们的认知世界——徐帆的绘画精致仔细,对象的头部多改用动物的形象,而躯干部分则保留为人体的形态。本次展览还展示了《静待》系列中的几幅作品,分别借用动物的特殊气质细腻地揭示画作中的喻意和玄机。


张文荣,野草100X80 2014 布面油画


惠欣,狼来了 100X160CM 布面丙烯 2014

 

        据悉,此次展览将持续至7月13日。


萧鸣,符号研究2,70 x 70 x 65cm,麻丝,2013


徐帆,狐狸 葡萄-150X110CM-布面油画-2011


罗晓冬,外物之二,90×70cm,布面油画,2013


张文荣,无题系列,30×30cm


现场图片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