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 绘画

中华艺术宫推中外美术馆联动 七大展齐亮相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4-08-01 11:12:10 | 文章来源: 文汇报

2014年8月1日,国内外七大表现主义艺术展于中华艺术宫同时拉开帷幕,共同组成《同行——2014美术馆联合展》。这是中华艺术宫推动国内外美术馆馆际联动,建设聚集国际美术馆资源的机制与平台,开展中外美术对比研究与展览的一次全新尝试。这组展览呈现出一个中西综合的展览格局,展示中西艺术家在今日全球境域中以“表现性”彼此呼应的文化境况。

艺术并非是简单直接的感受描摹和生活内容的机械复制,而是来源于生活素材的综合杂糅,需要披沙拣金、选择取舍。20世纪初期兴起于欧洲的表现主义艺术正是这样的一大艺术流派。表现主义艺术提炼了生活的精粹,以内心的描摹,完成了由自然生活到艺术创作的复杂历程,创造出优秀的作品。同时,表现主义艺术自诞生起,几乎就作为一种精神底色,呈现在中国早期的艺术学府的美育“摸索”、鲁迅先生倡导的新兴木刻运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众多都市青年的结社宣言之中。这种表现性绘画甚至与东方式的“写意”传统基因彼此呼应,曾经兴起诸多诗性的契合。

饶有意味并且值得引起关注的是:中西表现性艺术在内涵上跨越了水墨、油画材料的界限,摆脱了国画、西画的画种划分,重申创造者的艺术感受强度与力量。而这也正是中华艺术宫此次共同举办七大表现主义艺术展所希望探讨的课题。

此次中国方面推出的以表现主义为题旨的艺术展览中,《通变涵远——20世纪中国美术中的10个样本》对原有的中华艺术宫名家馆进行了重新策划、作品增补,选取了20世纪中国美术中的10个大师作为样本。展览通过这些融汇中西艺术大师的作品,展现中国近现代绘画继承写意传统,呈现内里的表现主义元素。而《中国新表现:1980-2014特别邀请展》,则展出21位当今中国艺术界名家的优秀艺术作品,展现中国当代艺术中表现性的内涵特质。来自中国美术学院的《此在的绘画——中国具象表现绘画二十年艺术展》,则展现了中国美院的艺术家在实践中以现象学哲学为思想背景,对绘画创作进行再思考的艺术体系。

来自国际的表现主义艺术展,最为引人注目的是《狂野的心——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德国新表现主义艺术展》,该展为人们带来了德国新表现主义艺术流派中令人激动的几个名字,如安森·基弗、格哈德·里希特等。此外,《琳琅满天——20世纪下半叶意大利表现性艺术展》呈现出意大利艺术家以全球化作为文化土壤、令绘画从各种艺术实验回归架上绘画的创作成果;《伸出你的拳头——厄瓜多尔绘画大师奥斯瓦尔多·瓜亚萨明画展》展示了表现主义艺术在遥远而神秘的南美大陆曾产生的声声回响;《我的孩子,春天来了——德国绘画大师珂勒惠支作品展》则让广大中国观众领略珂勒惠支作为百年前表现主义艺术旗手的风采,以及她对中国近现代艺术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