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 绘画

中华艺术宫和当代艺术博物馆年迎客近230万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4-01-02 13:29:42 | 文章来源: 解放日报

黄浦江畔的两座从世博建筑转身而来的艺术宫殿,以比预计更快的速度走向市民。“一年来,中华艺术宫吸引观众近 200万人次,日均超过6000,最高峰值达到2万。”上海市文联主席、中华艺术宫馆长施大畏认为:“这实实在在地说明,我们的市民需要中华艺术宫。”同时,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一年里接待了30万人次的观众。

比起南京路上的原上海美术馆,中华艺术宫的展示面积达6.4万平方米,是原上海美术馆的10倍,而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更是填补了历史空白,成为中国大陆第一家公立当代艺术博物馆。两个更大更新、藏品更多的艺术宫殿,用一年的实践告诉人们:它们既是“高大上”的艺术殿堂,更是以人为本、亲民近民的“艺术之家”。

一年来,中华艺术宫从方便观展者参观的角度出发,整体布局几经调整,让观众在参观期间能感受到“处处有作品,步步有景色”。开馆期间的0米序厅服务中心移至9米平台,更合理规划了参观者自上而下的参观路线。一个颇值得玩味的细节是,原先的物品寄存“原借原还”,如今调整为在出口处领取。对于工作人员来说,寄存物品的短驳工作量大大增加了,但给观众带来了更大便利。而当代艺术博物馆则在设计之初就把五楼大平台辟为公共区域,观众可在这个“城市阳台”上喝茶聊天,享受艺术带来的闲情逸致。

“艺术应该为人民服务。”施大畏告诉记者,之所以每天能吸引超高人次进入两馆,除了人性化的服务外,更离不开两馆在公共艺术教育方面所做的努力。

一年来,中华艺术宫共放映艺术电影近200场;举办各类艺术讲座 (包括视听讲座)108场;开展各类公共教育活动70场;秉持“将博物馆带回家”的理念积极开发各类衍生品,目前总量已达到近330余款;国内首个具备全场景游览功能的数字博物馆上线,首批上线的有7000多幅数字化的艺术作品和上百万字的文字内容;大型步道回廊内开放300米教育长廊……而当代艺术博物馆共开展了包括普及讲座44场、儿童活动90场、学术论坛5场,以及丝网工作坊、艺术家现场表演、艺术影片放映、机构与企业定制的员工日活动等在内的不同类型教育活动约200场。

越来越多的人正把自己的美术课堂“搬”进两馆。第九届上海双年展期间,当代艺术博物馆开创了“圆明学园”系列主题工作坊,以短期学院的方式正式授课;而针对《电场:超越超现实——法国蓬皮杜中心藏品展》,适时推出少年儿童艺术教育读本《给孩子看的超现实主义》。未来,中华艺术宫还将逐步开发艺术教育课件,陆续推出网上艺术课堂,使之成为吸引观众走进艺术宫的推广平台和分享艺术教育成果的课堂。

“我们有丰富的艺术服务内容,两馆要打造的是艺术服务综合体。有真切的服务意识,才能带来真正优秀的艺术作品和策展方案。”施大畏透露,继奥赛博物馆之后,大都会博物馆等国际著名美术馆纷纷递来合办展览的橄榄枝,“让人民充分享受公共艺术资源的美术馆,才能在国际展览的对话中获得较大话语权,传递我们的美术理念,提升文化自信。”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