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会主义者”
陈少峰认为,目前国内画廊多数是机会主义者,它没有履行自身真正的职责,画廊本应以“画家经纪人”的角色为主,其次才是画家与买者之间的“中间商”。而目前,画廊的角色正好错配了,这导致画廊在这两件事上都没做好,本末倒置,画廊纷纷成了“机会主义者”,只是机械的挂出一批画作,然后坐等自动上门的买家。
画廊的主打角色是“画家经纪人”即发现、培养和包装画家,它可以专注于一个画家,也可以同时包装几个人。当然,这个角色并不是要强迫画廊去承担挖掘新锐画家的公益性职责,画廊可以去发掘“新星”,也可以选择包装、推广成熟的画家。但现在的情况是,画廊仅仅挂几张画家作品,除此外,再无作为。这不叫画廊,而是类似于美术馆的展示窗口,而且展示得还不充分。
另外,陈少峰表示,现在很多画廊都是不懂市场的人在做,他们并不了解这一市场的成长性。“举例来说,假设你是一个画家,你如何规划自己的成长路径,如何预测自己作品价格,这些画家面临的问题都缺乏人引领。很多画廊不断地举办画展,赚书画家几幅作品,画展结束,便将书画家抛在一边了。画廊的这种行为恰恰使自身距离它的主业越来越远。看上去画廊业一片繁荣,但整个业内系统、规则和制度完全没有建立好。虽然这是一个很有潜力的市场,目前缺乏核心制度和机构来支撑。”
画廊要补课
798处于变革漩涡之中,中国画廊业也遇到成长中至关重要的一个阶段。如何看待中国画廊业的状态?朱其表示,仅以798为例,这里的画家曾经经历过画作价格一夜之间从中低价位直窜中高价位的变化。
“从2007年到2009年,画廊业艺术品交易价格迅速上涨,一线画家的作品从几十万元迅速涨到几百万元甚至上千万元,二线画家作品从几万元涨到几十万元,三流画家也从几千元涨到了七八万元一张。作品的价格一下子就从中低价格上涨到了中高价格,即便如此,在那三年大家还都有生意可做,因为大量的房地产资金还有其他资金,涌入到这个领域,大批量的购买。”
但是,到2010年前后,这些资金退潮了。这时,画廊业不得不正视,热钱走后,仅存的忠实粉丝恰恰是那些纯粹喜欢艺术的高级白领和中产阶级。画廊此刻再标高价显然不现实,因为市场的基础还是中低价位群体。“但在异常繁荣的那几年,画廊业并没有好好培养这部分忠实客户,所以只能从现在开始,慢慢将这个基础做扎实。现在很多画廊都在补课,画廊的作品价格也应该调整为2万到12万元之间。因为现在在798,超过15万元的作品已经卖不掉了。”朱其称。
事实上,国外的画廊交易也是两极分化的。据朱其介绍,那些很有名、地位很高的艺术家作品,可以卖到上千万美元;没有名气、对艺术史也没有贡献的画家,作品价格最高也只能在5万美元以下。无论画家的年龄是“40后”,还是“80后”,定价标准是相同的。而买作品的人,也不会去考究画家在艺术史上是否有地位,只要画作放在家里能赏心悦目就可以了。
打破“危险关系”
在中国,画廊、艺术家与艺术经纪人之间的关系也耐人寻味。一位画廊观察者对记者表示,早在2007年市场爆发时,稍具潜力的艺术家与画廊之间的关系就很不稳定。
“比如一些画家开始和画廊合作,作品卖了几年卖火了,一幅作品开始时卖几万元一张,后来卖到几十万元一张,这时就有更具实力的画廊来挖角,画家就要和原先的画廊解约。看在以往合作的情分上,画家往往会留一些作品还由原先的画廊代买,但画家的议价能力增强了,原本五五分账,现在可能就要三七分账,甚至是二八分账。”这位人士说,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一批新的画家进驻画廊,才有所好转。
“比如美院刚刚毕业的学生和画廊签约,作品价格也是从低往高一步步走,这样的合同期限平均在3年。由于这几年市场不好,艺术家不敢随便离开画廊,两者之间的合作关系反而加强了。”上述人士表示。
艺术金融还未用好
朱其认为,西方艺术体系最大的特点就是,最大的资本和最高级的艺术完全组合在一起。但我国还远未达到这种境界。
“在西方,艺术收藏制度建立在基金会的基础上。基金会能够让机构资金和大资本购买艺术品,这种购买可以维持几十年的收藏周期,如果日后出手,也不需要费尽心思地炒作。如果选择把艺术品捐出去,还可以享受到捐赠免税政策。这就赋予了已经被收藏的艺术品更多的功能,比如它可以作为捐赠品享受免税政策,也可以成为企业贷款或者是破产的抵押品。总之,一件艺术品拥有很多金融的功能。”朱其表示。
而在我国,艺术品除了投资,鲜有其他的金融功能。艺术品基金在中国运作几年后,目前已到了运作不下去的境地。“将一件没有获得艺术史评价的艺术作品,给予过高的定价,没人接盘是意料之中的,但为了维持艺术品基金所谓的赚钱能力,基金恐怕也只能通过左手倒右手的方式,自己卖给自己,在艺术品根本没有流转的情况下,玩一场账面游戏,最终还是有价无市。”
在陈少峰看来,中国当代艺术遇到的最大的问题,就是缺乏一个有力的支撑。本能够起到很大支撑作用的艺术金融,现在并没有被大家利用好。陈少峰认为可以成立一个拥有专门牌照的投资公司,独立于银行体系之外,专门负责包括画作的存储、物流、抵押贷款、理财和担保一系列事物的运作。
艺术品“K线”
在当前的中国艺术品市场中,越过画廊和拍卖公司,私人洽购在交易市场中的占比超过了90%。陈少峰认为这样的交易让众多艺术品无法浮出水面,更让艺术品定价市场混乱不堪。
陈少峰觉得,应该有一个机制,让正在关注甚至即将参与到这个领域的人们能够了解到,什么样的艺术家通过什么样的运作,可以使其作品升值。“这个系统有点像档案系统,也有点像股市的K线图。这有助于人们了解市场的动态,因为现在我们看不清楚动态,市场上满是传闻。拍卖公司虽然是一个公开叫价的平台,但价格有真有假。一些画家和拍品的出现没有来由,价格突变的情况也很多。我希望能研究出一套能对任何一个画家作品的价格走势提供一个相对有科学依据的参考系统,用公司化、透明化运作,和艺术经纪人和画廊作为研究支撑。”
“私下交易这种模式,不见光,定价机制很随意。但艺术品的只进不出比私下交易更严重。”在陈少峰看来,要让现有艺术品存量显示给大众,还要利用一种商业模式指导不同的人去参与艺术品的竞争。而艺术品交易公开化、透明化之后也需要政府建立两个机制:一个是艺术品登记机制,另一个是对交易进行税收优惠。比如你跟我交易,不一定非要通过拍卖行,但还是要通过一个正轨的组织履行交税义务。如果交易税降低,鼓励艺术品流动,这里蕴藏着巨大的经济价值。艺术品行业,这既是个资本市场,更是很大的文化市场。虽然这个市场现在还很沉默,确是画廊业最健康的未来。
国际知名艺术街区
美国纽约苏荷街区
苏荷(SoHo),即South of Houston Street的英文缩写。它位于美国纽约市曼哈顿岛的西南端,是一个占地不足0.17平方英里的居住社区。作为世界闻名的艺术区,苏荷区原是纽约19世纪最集中的工厂与工业仓库区。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艺术新锐群起,各地艺术家以低廉租金入住该区,眼光敏锐的画商在该区先后设立画廊,原在上城高级街区的不少老字号画廊也相继移来。世界现代艺术史的大师级人物,沃霍尔、李奇斯坦、劳森柏格、约翰斯等都是那里的第一代居民。一些画商也在那里设立画廊,一些现在较出名的画廊都曾是从苏荷区开始发展起来的。六、七十年代之交,纽约市长决定全部保留苏荷区旧建筑景观,通过立法,以联邦政府的立场确认苏荷为文化艺术区。之后,苏荷的画廊逾千,艺术家逾万,“新美术馆”及世界顶级现代艺术馆“哥根汉姆下城分馆”先后落成,书肆、餐馆、咖啡座、时装店生意兴隆,一派文化气象,不少街道保留着19世纪鹅卵石地面,二者相映成趣。
90年代,苏荷区租金飙升,过度繁华,艺术的活力与纯度不复当年,蜕变为高级旅游点。 2000年以后,大批画廊迁移中城二十街一带查尔斯区,以当年同样的热情与智慧建成第二个“苏荷”。
英国伦敦展览路
英国伦敦展览路是世界闻名的人文精英集中的街区,也是英国最长一条“无障碍”街道。简简单单的一条街上,集中了大名鼎鼎的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英国科学和自然历史博物馆、帝国学院、皇家艺术和音乐学院、歌德学院、法语学院、英国国家芭蕾舞团和皇家地理协会等诸多艺术和学术机构。
英国政府和伦敦市政府投资3500万英镑,将这一街区打造成世界上最高尚的人文社区。这项巨大的工程在2009年完工,堪与巴黎塞纳左岸媲美。
法国巴黎左岸艺术区
法国巴黎塞纳左岸艺术区的出名不仅是因为它的历史悠久,还因为这里的整体文化氛围。这里遍布着不计其数但各具特色的咖啡馆、酒吧和啤酒馆。无数的艺术家、作家和诗人,如海明威、毕加索、魏尔伦等都曾经常出入于这里的咖啡馆和啤酒馆中,与朋友相聚或寻找灵感。在巴黎市中心有专门的艺术画廊街,主要分布在拉丁区及三区。这里的某些画廊生意很大,与世界上的大收藏家都有联系。沿塞纳河边拉丁区,有一街区专营古玩。除了古玩店外,巴黎每年要举行几次大型的艺术品展销会,如在巴士底广场,每年会举行两次艺术品展销会。
国内知名的其他艺术街区
上海田子坊
上海田子坊位于中国上海市泰康路210弄。1998年,一路发文化发展公司首先进驻泰康路揭开了泰康路上海艺术街的序幕,不久著名画家陈逸飞、尔冬强、王劼音、王家俊、李守白等和一些工艺品商店先后入驻泰康路,使原来默默无闻的小街渐渐吹起了艺术之风。曾经的街道小厂,巷子废弃的仓库,石库门里弄的平常人家,抹上了“苏荷”的色彩、多了艺术气息熏染。田子坊是里弄民居味道,弄堂里除了创意店铺和画廊、摄影展,最多的就是各种各样的咖啡馆。
昆明创库
昆明创库又称上河车间,位于云南省昆明市西坝路101号。创库是昆明艺术家的“左岸”, 创库原来是昆明机模厂的生产车间,废弃后,有20余位云南的艺术家在此安营扎寨,建立工作室,并兼具展览、休闲、餐饮功能,成了世人瞩目的,体现昆明艺术家先锋性的标志。里面有酒吧、画室等艺术活动场所。乐队演出、画展等不断。
中国杭州LOFT49街区
杭印路49号是杭州LOFT文化发源地,也是国内最早最知名的LOFT创意园。作为杭州LOFT创始者的杜雨波,2002年和一些艺术家一起,将这个原本要拆迁的蓝孔雀化纤公司旧厂房改造成了艺术人士栖息的时尚之地。在这个充满神秘气息的地方,栖息着包括从事设计、摄影、家具等的许多艺术人士,LOFT生活已成为许多艺术和时尚人士一种新的生活模式。
台北粉乐町街区
从市民大道到仁爱路4段,以及捷运忠孝复兴站到“国父”纪念馆站这个范围,就是粉乐町,也就是台北市东区,其命名是引用富邦艺术基金会每年举办的大型艺术活动“粉乐町艺术节”。粉乐町街区的创意主要显现在饮食、服饰、娱乐上。这里的个性店家星罗棋布于忠孝东路、敦化南路及大安路等街道的巷弄中,在装潢及商品上都有自己独特之处,颇具日本东京新宿、原宿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