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 绘画

北京画院美术馆举办娄师白先生辞世三周年追思会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3-12-25 15:55:38 | 文章来源: 艺术中国

周国正(辅仁大学校友会副秘书长、娄师白先生生前好友):

娄老上世纪40年代毕业于北京辅仁大学美术系,我作为娄老的校友,今天在这里与大家一起参加追思会。

娄老自2003年起被聘为“辅仁大学校友会美术研究会”的会长,多年来为推动研究会的美术研究及艺术交流,他不顾年高体弱,积极地做了很多具体工作,使研究会的成员队伍不断壮大,于2007年出版了《辅仁美术》一书,收录前辈画家及会员作品200余幅。娄老弟子众多,学生遍及全国各地及海外。他德艺双馨,在他担任“辅仁大学校友会美术研究会”期间,他始终按照“以文会友、以友辅仁”的辅仁精神来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一些公益活动和慈善活动中,他总是带头在前,无私奉献。娄老身上的这种辅仁精神,是我们在今天以至今后都要学习并继承下去的。

刘春华(著名画家、北京画院前任院长):

娄先生离开我们整整三年了,我今天的心情很不平静。

我在到画院工作之前,很早就知道娄先生的大名。以至于我最初对齐白石先生作品内容的了解与认识,是从看了一位同乡临摹的娄老作品开始的。后来,我与娄先生相识在北京市美展办公室。对娄先生最初的印象是他为人非常平和、待人十分诚恳。我来画院工作之后,与娄先生虽然谈不上朝夕相处,但在二、三十年的接触中,感受最深的是他从来没有去争过什么,同时,他也从不隐瞒自己的各种观点,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在对待社会的公益活动上,娄先生始终充满大爱之心。凡是遇到捐款、捐画的事情,他总是抢先在前,为年轻画家做出了表率。

在艺术上,他二十几年追随齐白石先生,在齐老身边兢兢业业、认认真真地不断学习、体会,全面继承了齐白石先生的艺术精髓并有所突破,最具代表性的是他笔下的小鸭子。但他总是不满足于已有的成绩,到了晚年还能虚心接受意见,积极进取,不断求变、求新,这也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娄先生在艺术教育上的贡献也非常之大,他可谓是“桃李满天下”,一方面说明他是个有责任心、有事业心的人;另一方面说明他没有架子,凡有学画愿望的人找到他,他都不吝赐教。他的很多学生都很有成绩,画风也不尽相同。

如今,最早进入北京画院的那批画家都走了,因此,我今天来参加会议也非常感慨。希望通过今天的追思,一方面怀念逝者;另一方面启发、教育、鞭策后学,使齐白石先生的艺术精神不断得到传承与发扬。

刘存惠(著名画家、娄师白先生弟子):

我78年拜师,与老师相识是缘分所致。把我介绍给娄先生的是我家的一位邻居,她是娄家世交熊希龄先生的外孙女。老师70年代在西城圆宏胡同的住房最早就是熊家的。1978年秋的一天,我拿着自己的作品由邻居阿姨带着,初次来到老师家,老师看了我的作品后当即表示很有前途,这种肯定这给了我很大的鼓舞。跟随老师学画以后,我感受最深的是老师因材施教。因为我原来有一定的绘画基础,老师传授我技法的同时,要求我多去观察实物、多去写生,我就以老师传授的笔墨技法,利用暑期去公园用毛笔写生荷花,这不仅锻炼了我的造型能力,也提高了我的笔墨技法,几年下来我的画艺进步很快。在我有了一定的成绩后,老师又不断鼓励我创新,我2002年举办画展时,老师为我题写了“推陈出新”四个字,鞭策与鼓励我再上新台阶。

记得在1982年,老师应煤炭部领导的邀请,到东北的牡丹江、鸡西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讲学与艺术交流。我有幸全程陪伴并照顾老师的起居,通过这一个月的朝夕相处,我受益匪浅、收获很大。当时,老师上午为当地的美术干部做培训,下午又与大家进行艺术交流。他不顾繁忙,抽出时间画了很多写生,都是有东北特色的花草树木。我从那时就感受到,老师在不断寻找艺术新感觉、不断探求新题材的表现。他自身也始终在以“推陈出新”为宗旨进行艺术创新,老师的探索精神也影响、教育了广大学生。

作为一位美术教育家,老师的学生数量之多,在他那一代的老画家中可算首屈一指,他的学生遍布全国各地及各行各业,老师都能按照每位学生的不同基础、不同个性加以培养,对待学生一视同仁。现在,老师虽然不在了,但他留给我们的艺术精神是永存的。我们应该继续努力,用取得的成绩,回报老师及师母的恩情。

郭钟永(著名画家、娄师白先生弟子):

娄先生是使我在艺术上终生受益的最好的老师。

转眼间老师已经故去三年了,三年里,我时时能够在梦中不同程度地见到他,有时清晰有时模糊。我70年代中期拜师,印象最深的是老师在艺术上的勤奋。我每次去老师家学习时,见到的情景都是老师在画画。也有很多时候能遇到其他师兄弟们在场,尽管当时老师家里的住房条件与生活条件都不是很好,但每次学画到中午,老师、师母都会招呼大家一起吃饭,学生们与老师及家人坐在一起就像一家人一样。

因为我后来从事了美术教育职业,老师对我的要求似乎更加严格。有一次,老师很严厉地对我提出批评与要求,要求我作为美术教师,要不断提高艺术修养与艺术理论,以便更好地教书育人。我于是下了一番苦工来研习美术理论,也收获了可喜的成果,我于1992年由“人美”出版了花鸟画理论的普及著作《写意花鸟画诀》,在出版之前,老师为之作序并认真提出修改意见,此书出版后受到美术界和广大读者的极大好评。后来,我又先后出版了多本个人画集,教学职务由美术教师到现在的国家三级美术教授,所有这一切都凝结了老师的多年心血,令我至今难以忘怀。

作为老师的学生,我们每个人都要认真对待艺术创作,画好画、创作出好作品才是对老师数十年辛勤培养的真正回报。

李海峰(著名学者画家、北京电视台主持人与制片人、娄师白先生弟子):

老师故去整三年了,作为娄先生晚年所收的入室弟子,三年来,我越来越深地感受到,娄先生在齐派艺术传承的序列中难以替代的重要位置。老师提出的“厚今而不薄古、基中可以融洋”艺术理念,是在时间与空间的两个维度上,对艺术的传承与发扬所作的一个经典概括。

老师是一位德艺双馨的艺术家,对于这一点,我有着很深刻的体会。今天我只讲一件小事情: 2006年的一天,我去老师家学画,刚一见面老师就说:“如果今天你没有别的事情,能否开车先带我和你师母出去办件事?”途中,我才知道,老师家中需要雇佣一个小保姆,他与师母是去美术馆附近的一个家政公司,面见一名18岁女孩。我问老师:“您直接叫她来家里见面不就成了?”老师回答说:“这小女孩初来北京人生地不熟,而且公交车需要换乘好几次。更何况,若见面感觉不合适,再让人家回去的话,我心里不忍。”于是,老师与师母便亲自从位于北五环附近的家中出来一趟。

此事让我感慨万千:这小女孩18岁,而当时师父、师母的年龄加起来有180岁!两位善良老人对生活中的这种小事都能够“换位思考”,急人所急,想人所想。见微而知著,可见师父、师母平日里的宽厚仁德。这件事使我感动至今,我永远珍视与老师在一起的那段时光。我追随老师学习,不但学“艺”,更要学习师父、师母的“德”。

刘崇礼(著名画家、娄师白先生弟子):

老师一生在诗、书、画、印上都取得了很大成就,同时,他也是一位艺术教育家。他的因材施教,在我身上体现得尤为充分。我从小是穷苦出身,16岁学做硬木家具,三年后去参军。老师收徒从不嫌贫爱富,教我画画从不收学费。我从给老师扫地、研墨学起,那时,老师画完画后总会把画挂在墙上,然后仔细端详。每逢我在场时,老师总会像考试一样问我画面的毛病,有时我答不上来,老师就为我耐心讲解一番,然后取下画幅,补画几笔后再做讲解,这样的传艺真使我受益良多且终生受用。后来,老师曾语重心长地跟我说:“我们师徒感情越来越深,心越来越近,但我希望你的画风离我越来越远......。”在老师的严格指导下,除了绘画以外,我还精研书法与篆刻,不断提高画外的修养,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探索,我将齐派笔墨精神与海派画风的色彩及构图融为一体,形成了自身独特的绘画风格。现在我能取得这些成绩,离不开老师的栽培。

我与老师35年相处融洽,感情深厚。我从老师身上还学到了很多美德。35年来,我没有听到过老师议论过任何人的不好,他对诸多画界前辈总是充满敬仰;他对同代画家们的评价是各有其能、各有特色,总是要求我们学习、借鉴别人的长处。

三年前,老师去世时我写了两句话:“昨日案边求教诲,今朝有难我问谁?”今天,为了表达我的特殊心情,我特意作了一首诗:“光阴似箭逝三年,正气画卷史空前。真善施舍当人桥,德艺双馨万代传。”

     1   2   3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