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绘画

博物馆趋势观察2013:回到未来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3-06-21 10:38:28 | 文章来源: 中国文化报

万物相联——互联时代的藏品与空间互动性

“物联网”是指将物体、空间与数字信息紧密相连的网络。数据本身已不再能满足公众需求,而“物联网”能通过感应器、发射机等设备将物品与网络相连,实现信息交流并触发相应操作。据专家预测,截至2020年,将有1000亿台设备实现互联,每个设备对应一个单独的数字身份或IP地址。其中,M2M(Machine to Machine,机器对机器)通讯方式将占据主导地位,定位技术和NFC(近距离通讯技术)也让M2M功能更加强大,其中,智能手机、腕带、外科植入物等机器将被人类随身携带。感应器可采集的数据无所不包,如温度、方位、运动、损耗、频率等,然后处理并分享至数字网络,另有机器会接到指令对这些数据做出反应。

如今,全球定位卫星、社交网络、因特网已能让我们方便地找寻附近的博物馆,博物馆开放时间,网友对其评价等信息。室内GPS导航技术更在博物馆中大展所能,不仅解决了展厅内路线找寻的难题,还实现了观众信息交流及展品互动。越来越多的博物馆已将展厅平面图嵌入Google地图,观众可使用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上的GPS顺畅地从室外进入博物馆内进行参观。

对博物馆而言:

互动展品与互动展示模式是博物馆互动展览的自然延伸,定位设备也是博物馆路线指引的自然延伸。

由于M2M通讯技术由一系列精密复杂的感应器构成,这些感应器可监测藏品环境状态,紧急状况时(如发现表示某藏品材料发生腐烂的化学物质)能触动反馈机制,也可附着在外界藏品上,随时向原机构发送藏品定位等即时数据,因此,这种技术将为藏品保护、储存和保管方式带来新变革。

M2M技术还可用于博物馆安保工作。可让本馆员工佩戴内嵌生物统计指示器的监视器,以此对其所进入的空间、所接触的设备和数据进行监控。

以定位设备为基础的“邻近营销”可成为博物馆推广的新手段。相对传统推广活动,M2M技术只需少量的成本就可帮助机构向顾客的移动设备端发送量身定制的信息。例如,博物馆商店可识别商店附近的观众,并向他们发送信息,邀请他们前来购买圣诞礼物或为其配偶挑选生日礼物。

多年以来,博物馆一直在尝试测算精确的观众参观数量。如今,这种新技术不仅能帮助博物馆统计在馆的观众人数,还能记录他们的参观路线、停留时间,甚至还能拍摄下他们对不同展品的反应。我们还需思考,由于只有部分博物馆有财力引进此类新技术进行数据搜集、分析,并最终应用于决策制定,这是否会进一步拉大不同博物馆之间的差距?再者,今后展品的选择应基于审美和专业的需求,还是参照这些冷冰冰的数据?

给博物馆的建议:

在制定技术设备长期规划中,考虑博物馆是否要跟随M2M风潮,如何实施,目标是什么。如有可能,制定wifi(无线局域网)、监控传感器、软件等常用基础设施的长期投资计划。

考虑M2M技术如何在提高观众展厅内体验的同时,穿越博物馆物理高墙,连接馆外藏品与方位信息,搜集公众在博物馆附近街区接受服务的情况。参与探索这些技术在伦理道德方面可能出现的问题,寻找相关社会与历史范例。

   上一页   1   2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