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绘画

伊朗裔艺术家西丽•娜沙特2013北京演讲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3-04-16 09:06:28 | 文章来源: cafa.com.cn

在叙述了生活背景与经历对其艺术理念的影响之后,娜沙特按创作时间先后,将其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一一向大家作了展示。

展示的第一件作品是完成于1993-1997年的摄影作品《安拉的女人》。她解释到,在伊斯兰革命之后,现代性被政府机制化并反映在生活的每一个方面,而她在这件作品中想着重表现的是伊斯兰女性在伊斯兰革命中所扮演的角色。紧接着,她再次提到了讲座伊始播放的影像作品《狂暴》(1998),同时还展示了另一组1999年创作于摩洛哥的作品《狂喜》。从这些作品中,我们都可以看到艺术家对于男性与女性对立关系的思考,以及对于女性反叛意识的突出强调。

在娜沙特关于《通道》(PASSAGE)、《生命之树》(TOOBA)等影像作品的介绍中,我们发现她逐渐把创作方向转入了电影艺术领域。其电影作品的代表作是2009年一举摘下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银狮奖的《没有男人的女人》。该部作品改编自伊朗作家帕西普尔的长篇魔幻写实性小说,讲述的是1953年四个伊朗女人追寻反叛传统的生活经历。娜沙特坦言,通过这样一部作品,她不仅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人性神秘的一面,也可以更好地表达对伊朗的政治和社会的思考。

此次将在北京展出的“列王纪”作品则是娜沙特于2009年以“阿拉伯之春”和“伊朗绿色运动”为背景而创作的,其灵感来源于11世纪伊朗诗人菲尔多西所创作的同名史诗《列王纪》(SHAHNAMEN)。娜沙特希望能以此件作品纪念在抗议政府腐败运动中为正义而勇敢牺牲的无名群众。

除了以上作品外,娜沙特还向观众介绍了几件创作时间相对较近的作品。在这些作品中,不论是去年在埃及与一位美籍摄影师合作的作品,还是她与著名影星娜塔莉•波特曼刚刚合作完成的短片,都延续着她对于人和人性思考的创作主旨。

讲座最后,娜沙特还与大家一起分享了她今后一段时间将展开的创作构想:她将把关注的焦点放在一位20世纪伊斯兰世界最伟大的女音乐艺术家身上。她计划于2014年在埃及着手创作这部电影作品。

纵观娜沙特的艺术创作,我们不难发现,她在黑白摄影、影像短片、电影艺术等多种创作形式中都表现得游刃有余。娜沙特笑言,这种自由变化是源于其个性中的不安分因素,而这种“不安分”的个性恰恰是其不断变化的生活经历所造就的。娜沙特在“自我放逐”中,为我们描绘出一张个性张扬的文化艺术地图。在这张地图之上,她通过自身细腻而独到的视角透视着社会百态。她始终致力于把美国、欧洲的文化,埃及的文化,与其家乡伊朗文化相交融,从而碰撞形成了绚丽多彩的艺术火花,展现出惊人的艺术感染力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正如她本人所言,她的作品处处充满了隐喻和象征,这使得观者对其作品充满了变化莫测的想象和联想。正因此,讲座之后的提问环节,现场观众不论是对于娜沙特本人还是其艺术作品,都充满了好奇。时间也就在观众的争相提问中一分一秒地流逝了。至晚上八点半,本次讲座在大家的热烈掌声中圆满结束了。

   上一页   1   2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