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绘画

伊朗裔艺术家西丽•娜沙特2013北京演讲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3-04-16 09:06:28 | 文章来源: cafa.com.cn
 


2013年4月12日晚六点整,伊朗裔艺术家西丽•娜沙特(Shirin Neshat)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学术报告厅为美院的师生带来了一场精彩的讲座。此次讲座是中央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系列讲座的第四回,由中央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以及林冠艺术基金共同主办,由缪晓春老师担任主持人。

缪晓春老师说,西丽•娜沙特是他十分喜爱的一位艺术家,此次借林冠艺术基金会(北京)推出西丽•娜沙特个展“列王纪”之机,央美有幸邀请到她为大家讲述一些艺术作品背后的故事。

娜沙特以她1998年创作的影像装置作品《狂暴》(TURBULENT)拉开了讲座的序幕。这件作品曾在1999年的威尼斯双年展中荣获金狮奖。影像之中,男女两性的对立以及女性歌者突破传统的演唱方式深深震撼了观者。

在简短的影像放映之后,娜沙特首先表达了来到中国的喜悦之情。娜沙特随后表示,作为伊朗裔艺术家,由于长年居住于伊朗国外,她与其他伊朗本土艺术家相比,拥有着较为自由的艺术创作环境,但是这却使她长期远离了故乡和家人。娜沙特将其看作是一种自我放逐,言语之中不无酸涩。娜沙特坦言,许多伊朗艺术家和她一样,她的艺术创作多少都会带有政治色彩。常会处于这种政治和艺术的两难之中。不过,娜沙特也表示,面对这种困境,艺术创作其实是一种很强大的武器,它可以激励和调动民众积极参与政治活动,从而对冲击政治话语霸权起到关键性作用。娜沙特还谈到,伊朗的政治局势除了影响到她的创作理念之外,也同样影响着她创作中的一些形式要素。在她作品中常会出现具有诗意的、充满暗喻的诗句,这其实是作为伊朗人应对审查所形成的特有的表达方式。

娜沙特随后将话题从大的国家背景拉回到更为现实的实际生活中。娜沙特谈到她在1979年伊斯兰大革命之后就很少再回到伊朗,她的生活、工作更多是处在一种漂泊的状态中。娜沙特说,她不会在某地居住很长的时间,因为她喜欢不断地去适应不同的地域和文化,喜欢不断地追求新的艺术灵感和创作契机。

娜沙特自认为是一个非传统的艺术家,她强调自己没有追随现有的任何一个艺术家和艺术流派,她自己的每件艺术作品都是个人生活思考的展现,所以艺术作品的形式和内容常伴随着不同的生活经历而显得极具跳跃性。但娜沙特也指出,在这些变化中有一些主题和创作要素却是贯穿始终的。例如,她的艺术作品无论是视觉上还是理念上都会体现矛盾与对立;在她的摄影作品中,诸如武器、女人的身体、面纱、优美的波斯语诗句等等也是几个常见的要素。

1   2   下一页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