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绘画

赵无极辞世有望成下个“破亿”艺术家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3-04-15 10:44:43 | 文章来源: 广州日报

赵无极作品《10.03.83》

赵无极作品《10.03.83》

艺术品投资

“我不怕老去,也不怕死亡,只要我还能拿画笔、涂颜料,我就一无所惧,我只希望能有足够的时间完成手上的画,要比上一幅更大胆、更自由。”这是赵无极在80多岁时说过的一段名言。前日下午,这颗艺术巨星在海外陨落,就此“封笔”。继6日香港苏富比春拍中赵无极双联巨作《10.03.83》以逾3700万港元成交后,有专家分析称,其作品价格有望在接下来的国内春拍中再创新高,甚至成为今年艺术品市场的风向标。

“赵无极”无疑是一个在20世纪世界美术史上振聋发聩的名字,他为中西方文化艺术融合所做出的贡献毋庸置疑,他那句著名的“人们都服从于一种传统,我却服从于两种传统”成为其艺术生涯的注脚。

赵无极的作品有几个共同的特征:书法式的笔触、开放式的构图、图画元素的均匀分布以及轻松的随意感。这些特征共同产生了一种抒情气氛,成为东西方人眼中成功的视觉经验。一得阁董事长孟繁韶昨日告诉记者,赵无极是第一位享誉国际画坛的中国现代画家,也是第一位在世界现代美术史上占有一席重要地位的华人艺术家。他以吸收民族传统之神韵、博采欧美绘画之精华、融汇东西之所长的独特画风,被世界艺坛推崇备至。“赵无极引领了一个时代,引领了中国当代艺术市场。他的逝去除了会令其名作价格再度攀升外,甚至将成为今年拍卖市场的风向标”。

行情:涨幅或达三成,大尺幅精品风险低

事实上,赵无极的作品从来都是市场的宠儿。在2011年世界艺术市场权威网站Artprice艺术家成交额榜单中,赵无极以9191.4万美元的总成交额位列第14,与德国画家里希特同为前20位中两位在世的艺术家。

中央美院AMRC艺术市场研究分析中心研究部总监马学东认为,赵无极在美术史上的地位早有定论,其作品的市场价格近年稳步增长,而这一切取决于其买家群体的国际性,“除了欧美国家和中国香港、台湾地区的买家外,内地买家也开始购买,使其收藏基础更为稳定。”马学东预测:“参考吴冠中去世后作品的涨幅,我估计赵无极的作品涨幅至少能达到20%-30%。”

而上海文化艺术品研究院执行院长孔达达曾提出,购买赵无极大尺幅精品油画的风险相对较低:“不少尺幅在1.5米以上作品很可能在未来两三年内刷新价格纪录,相信进入千万级别的作品也会越来越多。对于藏家,建议长期持有精品,出一些稀缺性不高的作品,再购入其他时间段的精品,不断完善自己的收藏体系。大买家可瞄准赵无极1000万至2000万人民币价位的精品;对于普通买家,500万人民币上下仍有不少作品具有潜力;新人买家可从100万人民币以下的小品画入手,熟悉行情,领略独特的艺术风采。”

预测:赵无极可能是下个“破亿”艺术家

“短期内,赵无极的作品会被拍卖行当作热点进行宣传,市场行情也会攀升。长期看,‘赵无极效应’会影响到与他同类型的艺术家。”但孟繁韶认为“几乎不可能再有第二个赵无极出现了。”

不过,吴冠中向来与赵无极被并提,两位大师存在可比性。“虽然吴冠中在国际上的知名度稍为逊色,作品的买家以亚洲收藏者为主,而赵无极作品收藏者更具国际性,但吴冠中的国画、油画表现平均,而且吴冠中的作品已经突破了亿元大关。”马学东认为,赵无极的作品有稳步上涨的空间。而孟繁韶则认为如果今年能有特别重量级的作品进入拍场,赵无极的作品“破亿”的可能性不小。据拍卖记录,吴冠中的《狮子林》在2011年北京保利春拍中拍出1.15亿元高价,而赵无极的作品目前最高拍卖成交纪录是2011年香港苏富比6898万港元成交的《10.1.68》。

另外,也有市场人士认为,朱德群、常玉也是融合中西文化的大家,作品也有上涨空间。

相关链接

财产争夺案:

2012年,赵无极监护权案成为舆论焦点。而据法国媒体最新报道,就在前几天,赵无极儿子赵嘉陵赢得与父亲现任妻子弗朗索瓦·马尔凯的官司,赵无极作品将由赵嘉陵及司法监护人监控清点。

微言微语

@周春芽:一个在国际上影响最大的华人艺术家,一个对世界美术史发展有贡献的艺术家,一个受人尊敬的艺术家。

@张晓刚:赵先生一路走好!永远记得1983年去北京时看你个展并求得一个签名的难忘经历!

@守望敦煌的沙:赵老的画还养活了很多人,我就画过。致敬。希望我等后进可以继绝学。

@某藏家:记得宝贝女儿刚会呀呀学语时,有一次我带她逛北京艺术博览会。转了一圈她童言无忌:爸爸这些画全是垃圾!然后拉我在一巨幅画作面前喊叫爸爸这张画我喜欢,买回家吧!我一看傻眼,原来这张作品的作者是赵无极,标签上面价格标着8000万。我拉着女儿的手说走吧,这画老爸买不起呀!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