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绘画

张小涛专访:从威尼斯双年展谈到新媒体艺术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3-03-19 16:31:12 | 文章来源: 99艺术网

  刚刚获邀参加第55届威尼斯双年展的艺术家张小涛,是本届参展的7位中国艺术家之一。不论是此次即将亮相威尼斯的三部动画作品,还是张小涛个人的艺术风格、艺术语言、艺术观念等都受到艺术圈各界的广泛关注。99艺术网也藉专访的机会,与张小涛进行了一次深入的讨论。

  威尼斯双年展:三部参展作品之间的联系是理性的、内在的

  99艺术网:针对这次参加威尼斯双年展,有几个问题想与老师聊聊。请问,此次参展的作品是由策展人挑选的还是您亲自决定的呢?

  张小涛:和策展人谈的。因为我跟王老师已有很多年的合作,他对我的动画、新媒体比较了解。我们讨论了很多方案,至少有二十遍以上,做了很多前期的准备工作。这次定下来报方案,报所有的东西,准备工作才开始清晰下来。其实,作品是一个整体,策展人就像教练一样决定在哪个空间做什么安排,在哪个位置展示什么作品。我们是做三维的,前期需要做的准备很多,尤其是布展中技术上的问题,要搭建很多改造空间,在这方面做了很多的工作。

  99艺术网:那么,挑选这三部动画作品的理由是什么呢?

  张小涛:《迷雾》是2008年完成的,《萨迦》是2011年,《量量历险记》则是2012到2013年完成的。这三个作品都不太一样,《迷雾》比较工业,比较关注环保、社会和生命;《萨迦》是关于考古,关于藏传佛教,以及物质和精神;《量量历险记》像是儿童和成人的世界,是我和儿童的一次合作。我希望每个作品稍微有点儿差距,所以选择用这三件作品参展,它们是三个不同的角度:一个从现代化道路的角度出发,一个从宗教考古角度去看,另外一个是站在儿童的角度,都是从完全不同的角度来完成的。

  99艺术网:三部作品中有何内在联系吗?

  张小涛:它们全是我的作品,都体现了我对人、对这个变化的全球化时代的关心,以及对于处在中国剧变的社会中的人们心灵史的关注。这些作品对于新媒体艺术语言都特别重视,制作过程很长,每个片子至少需要一年以上才能做出来。把新媒体艺术语言和自己的思想、技术相融合是一个考验。

  这三部作品之间的联系是理性的、内在的;我认为并非一定要有什么直接联系才可以把它们放在一起展出。我希望通过自己长期试验,在作品的生产和制作上能有一种观念和语言的延续,或是一种系统逻辑——从图像方法到观念的逻辑,是我尤其看重的。

  99艺术网:此次在成都当代美术馆展出的《量量历险记》,有手稿作品,还有动画成型的过程等,参展威尼斯双年展的作品又会以什么样的形式进行展示呢?

  张小涛:二者差不多吧,可能威尼斯的团队没有那么好,因为要通过海运将作品运到意大利去,还有一些材料、玻璃群的搭建,分隔出几个空间。但是在威尼斯的制作和安装可能达不到我期望的程度,所以我也会尽可能地作出一些妥协,因为展览其实就是一个不停让步的过程。我带去的设备比较好,都是全新的,因为考虑到展出,怕出现意外的情况,所以准备得比较充分,做了很多规划。

1   2   下一页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