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绘画

博物馆业走上发展快车道,弊端几何?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3-02-04 12:22:55 | 文章来源: 工人日报

由伪满皇宫博物院主办的“全国博物馆馆长论坛”,日前在长春闭幕。谈起业内现状,受访馆长大多喜忧参半:“当前我国博物馆数量,正以每年新增100座左右的速度增长,但要真正实现高质量发展,仍有许多瓶颈亟待破除……”

“建馆时攀规模,建后却不太管”

“1949年建国时,我国只有21座博物馆;到1978年,增长到349座;目前,已达到3400多座。”首都博物馆馆长郭小凌告诉记者,我国博物馆业现已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期,平均不到4天就新增一座馆,而且,“预计未来二三十年,还会有一个爆炸式增长”。

得益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以及城市化背景,近年来,一股博物馆建设热潮席卷大江南北。据不完全统计,全国近50%以上省份都新建或改扩建了省级博物馆,各县级市以上政府也纷纷建起了地方博物馆。

“博物馆看得见、摸得着、档次高,很多地方把兴建博物馆视为文化政绩的首选,客观上推动了我国博物馆业的发展。”喜悦之余,郭小凌不无忧色:“但一些地方把新馆建在郊区,位置偏远、交通不便,谁去看?对博物馆来说,观众量是个很重要的指标,花那么多钱建了,如果一年观众就几万人次,又怎会有社会效益?”

在一些与会馆长看来,更突出的问题还在于,“受简单、粗浅、短视政绩观的影响,不少地方建馆时,竞相攀比规模与档次,建成后,却都不太管了”。“博物馆不能光有一座房子,建成后还要长期运作、发展。目前,不少地方政府只划拨人头费,致使部分博物馆建成后无法充分发挥其现代化功能,甚至难以维持正常运转。”馆长们说。

据了解,我国博物馆大多属于公益性事业单位,依靠财政全额拨款,经费不足,是当前各馆普遍面临的棘手问题。资料显示,全国80%左右的博物馆经费短缺,发展受到制约,特别是文物征集费捉襟见肘。

“博物馆的一个重要职能,是要为社会、民族、地区保存特有的文化遗产。要保护,就要有收集,增加馆藏是很重要的任务。目前,我国一个大馆能拿到的征集费,通常每年不过几百万元,但现在文物价格被炒得很高,想征集到一件像样文物,动辄需要2—3亿元,有时一幅画就需要2000——3000万元。”郭小凌说。

记者采访获知,由于各地财政状况不一、政府重视程度不同,各博物馆的文物征集费有着天壤之别,部分馆甚至“一文钱也没有,发现精品文物,只能临时给财政打报告,但往往等经费审批到手,中意文物也早已花落别家”。“精品文物,四海垂涎,买入机会稍纵即逝,一旦流落海外,捶胸顿足也悔之晚矣。”很多与会馆长纷纷指出,现有这种财政管理体制并不适合他们这类文博单位。

1   2   3   下一页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