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绘画

两岸文物一脉香 台北故宫珍宝的前尘往事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3-02-01 13:13:16 | 文章来源: 北青网

护宝人的乡愁

“凡从北京运到台湾的文物,都以‘故’字命名……将来它们是要回到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台北故宫前任院长秦孝仪说。

如果有机会到台湾去,台北故宫是不可错过的一站。从台北市驱车出发,30分钟后便进入“双溪”风景区,台北故宫就坐落在景区之内。它背倚青山,占地16公顷,设计风格吸取传统的古建形式,淡蓝色的琉璃瓦屋顶,米黄色的墙体,白石栏杆环绕在青石基台之上。众多国宝级文物就安静地置身于此,其中器物、书画5万余件,善本书籍近16万册,清宫档案文献38万册,加上迁台后征集的文物,总计65万件。

藏品多数为中国历代皇家收藏,是代表中华文明的顶级文物。现存铭文最长的毛公鼎、西周散氏盘,传世仅数十件的宋汝窑天青瓷器、蜚声海内外的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煌煌巨制《四库全书》,苏轼《寒食帖》和黄庭坚《花气熏人帖》;另有阎立本、米芾、蔡襄、宋徽宗、文征明、唐伯虎等从唐代到清代的历代名家书画等,令人目不暇接。工作人员说,如果馆里3个月换一次展品,不重样的话,大约可供展100年。

台北故宫博物院前任院长秦孝仪先生有句名言:“中国之美,美在文化艺术;文化艺术之美,尽在于此。”虽说其藏品的总体数量不及北京故宫,但其中的精品举世无双,全是别处看不到的中国艺术珍品真迹。

秦孝仪先生曾任蒋介石第一机要秘书,同时也是蒋介石的遗嘱执笔人。在任台北故宫博物院院长期间,他组织人花费十余年时间,将从大陆运到台湾的文物,一件一件进行清理盘点。在编排存放文物时,凡从北京运到台湾的文物,都以一个“故”字命名;而对后来台湾故宫花钱收购的,或由台湾人捐献的文物,则以“新”字命名。“这样编排,一目了然。将来这些‘故’字号文物,是要回到北京故宫博物院的。”秦孝仪后来在一次回湖南老家省亲时对媒体说过这样的话。

一般而言,人们最为熟悉的台北故宫镇馆之宝为翠玉白菜、肉形石和毛公鼎。就绘画来说,应该是北宋三大家之范宽的《溪山行旅图》、郭熙的《早春图》及李唐的《万壑松风》。由台北专家评出的台北故宫十宝是:散氏盘、汝窑天青水仙盆、镶松石珊瑚坛城、溪山行旅图、早春图、万壑松风、快雪时晴帖、尔雅下卷、清康熙大藏经、帝鉴图说。曾经票选的台北故宫十宝则为:翠玉白菜、龙形佩、大雁玉带饰、清明上河图、掐丝珐琅天鸡尊、清高宗夏朝冠、快雪时晴帖、汉六朝玉角形杯、清乾隆香山九老、多宝格。

人气最旺的镇馆之宝翠玉白菜

“翠玉白菜”一直是台北故宫博物院的超人气明星,居票选国宝排行榜的第一名。许多岛内外游客一进展馆,就先问“翠玉白菜”放在哪里,一定要看过“翠玉白菜”才觉得没白来一趟。博物院不敢随意换这件展品,即使国外有大博物馆想借展,也都予以回绝。它跟“肉形石”一样全年出展,没有轮休。

这棵最受人喜爱的翠玉白菜长18.7厘米,宽9.1厘米,厚5.07厘米。清代匠人巧妙地运用了玉料本身的色彩变化,把绿色的部位雕成菜叶,白色的雕成菜帮,菜叶自然翻卷,筋脉分明,鲜活欲滴,好像用指甲掐一下就会出水似的。白菜上还攀爬两只昆虫,学名螽(zhōng)斯,属飞蝗科,俗称“蝈蝈儿”,善于高声鸣叫,繁殖力很强。白菜寓意清白,象征新娘的纯洁,昆虫象征多产,祈愿子孙绵延。

这棵“翠玉白菜”出自清末瑾妃所居住的永和宫,是作为陪嫁带进来的。据说当年还有一段小故事:瑾妃和珍妃是亲姐妹,同时被选为光绪皇帝的妃子。其父为姐妹俩各准备了丰厚的嫁妆,本来这件翠玉白菜是给珍妃的,但瑾妃知道了不答应。看到姐姐闹脾气,珍妃索性把这件宝贝让给了她。

2002年台湾通过网络票选方式评出最受大众欢迎的十件文物,“翠玉白菜”拔得头筹。尽管如此,专家评选出的十大国宝却没有给它预留位置,显示了专家看待文物的观点和台湾民间有明显差异。

在专家眼中,“翠玉白菜”只能算“重要文物”而非国宝。其制作年代不过是清代、材质只属中等,论工艺也并非无可取代,它受到特别推崇是因为有后人附会的故事在里面。台北故宫院长冯明珠说,把它列为“重要文物”不带有贬低的意味,相反,她认为它是“人气国宝”,一日不可或缺。

肉形石、毛公鼎各有千秋

“肉形石”也是大家特别喜爱的一个宝贝。这块石头高5.73厘米,宽6.6厘米,厚5.3厘米。乍看之下,极像一块连皮带肉,肥瘦相间的“东坡肉”,令人垂涎欲滴。这块肉形石,色彩纹理全是天然形成的,经人工雕琢,成了一块栩栩如生的五花肉。它层次分明、肌理清晰、毛孔宛然,几可以乱真,人们似乎都能闻到红烧肉的香味。

肉形石出自内蒙古阿拉善左旗,是玛瑙类矿物在大自然中经漫长的岁月累积形成的。自然界的岩石间,常有一些裂隙,饱含二氧化硅的水流动其间,在适当的温度和压力下,逐渐在洞壁里沉积成固体的玉髓。经过漫长的岁月,一层层的堆积,每段时间的水中杂质不同,所以每层的颜色也不同。制作此件肉形石的工匠,将原来质感丰富的石材加工琢磨,做成了这件肉皮、肥瘦肉层次分明,毛孔和肌理无不逼真展现的作品,在清康熙时供入内府。

三件镇馆之宝中,除了“翠玉白菜”和“肉形石”外还有“毛公鼎”。毛公鼎是中国2800多年前的一件宗庙祭器。它的内壁铸有500个字的长铭,是现存商周两代7000多件有铭文的铜器中铭文最长的一件。铭文的内容可分成七段,大意是说:周宣王即位之初,亟思振兴朝政,乃请叔父毛公为其治理国家内外的大小政务,并饬勤公无私,又令毛公族人担任禁卫军,保护王室,最后颁赠厚赐,毛公因而铸鼎传示子孙永宝。由内容推测,毛公鼎应铸于周宣王元年(公元前827年)时,其铭文是可凌驾于《尚书》的一篇西周真实史料,是研究西周史最珍贵的文献,因此毛公鼎也可称是世界级的瑰宝重器。

台北故宫的文物分级相当严谨,各有标准和规范。在专家们心目中,“国宝”指的是“历史上不可取代”、“拥有唯一的文化意涵”、“年代久远”、“独一无二”等。例如:传世的商周青铜器不少,但只有“毛公鼎”刻有五百字铭文,记载了当时的历史,因而独占鳌头。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