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绘画

中国版画的跨界探索与当代转型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3-02-01 11:46:52 | 文章来源: 美术学报

自上世纪80年代起,各传统艺术媒材如何实现当代转型便成为中国艺术家必然面对的问题。版画亦不例外。可以说,版画怎么介入到当代社会、思想、文化领域,实现当代转型,是当下版画艺术界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循此问题,我们可以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坚守于版画固有圈层中的艺术家在目前日益令人瞩目的当代艺术当中的位置并不突出,而版画出身,跨界从事油画、影像、装置等其他媒材创作的当代艺术家却获得很大成功。这样的现象和当代艺术媒介界限日益被打破的趋势是相匹配的。当然,在全球化、多元化的今天,多学科之间的融合与跨越本是学科发展最为重要的特征,而当代艺术不断向多领域辐射、扩张,尝试跨界重组,跨界创作已经成为一种潮流。需要追问的是,版画对于跨界创作有何天然优势,而版画自身在进行艺术变革时有哪些途径以及面临哪些问题?

 首先,关于版画跨界有何天然优势的问题,不少人都列出了如下几点:1,对材料的把握能力。因为版画的种类繁多,涉及多种材料和技术,具有很强的实验性。在接受版画训练的过程中,学习者被锤炼出对材料的敏锐的感知和运用能力,这为其拓展其他新媒材的创作奠定了基础。2,复数性与传播性。复数性是版画的重要特性之一,而复数又跟传播连接在一起。本雅明(Walter Benjamin)在《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一文中将艺术复制的历史分为两个阶段,即手工复制与机械复制。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我们被认为进入了数字复制时代。复数性使得版画能够穿梭于手工、机械、数码等不同的表达形态,所以,从其出发也就易于进入我们当下的各种新媒介的视觉文化领域。再则,各种复制手段使得其与大众文化传播的丰富生态紧密联系在一起而焕发出不断滋生、延展的活力。3,与书籍、文字的关系。版画最初是和印刷术结合在一起的,与文字有着天然的联系,这使得它与其他文化领域有着与生俱来的亲和力。依此脉络,版画在当代可以获得新的一种文图共生关系。4,没有传统包袱。版画不像水墨,有着悠久的传统沿承脉络和难以颠覆的程式规范。在中国古代,版画在图式和笔法上并没有多少独立的表达,而作为创作版画的20世纪以来推动的新兴木刻本身则融合了中西方的绘画因素。所以,版画在中国并没有太多牢不可破的传承和规范,它可以朝各方面吸收养料。5,动手能力强,造型能力和手工技艺都比较突出。不少版画的制作都具有不可逆性,所以要求造型和把控能力特别强。再就是版画的制作工艺繁复多样,锻炼了从业者的各种手工能力。6,间接性和理性操作。版画的创作是间接性的,程序性很强,它不能凭着激情在纸面或画布上挥洒,它的画面效果是通过各种介质制造出来的,它需要作者对工作流程的整体把握。而这种整体把握能力在实验影像、戏剧、装置的创作中尤其重要。以上所说的版画的优势主要是技术层面的,也有不少人强调,版画出身者的成功跨界更多地应归因于观念的更新和强烈的问题意识。

对于版画在当代地位不显的原因分析,可以归纳出以下几点:1,过于执着于技术,而忽略对当代问题的介入。这一点是屡屡为大家所诟病的。革命年代的版画因为各种现实条件的限制,技法表达还比较单一,但是却保持了对社会现实问题的质朴有力的介入态度。而在当下,各种版画技术都有条件进行探索,有些版画家陷入到对技术语言的迷恋之中,而减弱了对观念和问题的思考力度。2,过于依赖硬件设备。有些版种的设备只有某些艺术机构才有能力添设,个体版画家如若失去了这些设备支持便无从创作,或只能改换从事其他门类。3,版画市场不景气。一个艺术门类的发展需要完整的生态链,市场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环。版画的价值在当代中国仍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当然,现在复制性版画市场很旺,尤其是一些名家之作,但那些作品的热销并非因为版画本身,而是缘于大家对于其他领域名家消费的渴求,对于原创性版画的市场没有什么根本性的推动。4,分科太细,版画被局限在某个专业圈子,缺乏圈内圈外的互动交流。不少人都对照了国外的情况说,国外的艺术教育并没有分出单独的版画学科,而是将版画作为绘画的一种通行的、常设的科目供所有艺术者学习,国内则分门别类、壁垒森严,唯恐失去了版画的独特性,这就使得版画讨论的问题难以成为艺术界共享的问题。5,国际上整个绘画边缘化,版画的状况并非是唯一现象。有人就说,在国际当代艺术界,绘画早就不是主流了,版画地位不突出是自然现象。

分析了版画出身的优势和版画界的窘境,那么,在当下,版画出身者和版画从业者又有何应对呢?把他们的意见和实践综合起来,我们可以发现好几组对立的表达方式。有的艺术家对版画持泛化的观点,从版画复数性入手,将影像等新媒材视作对这一特性的延伸,从事跨媒体创作,由此而走进当代的视觉文化环境当中;有的反其道而行之,特意摒弃版画的复数性,因为在他们看来,版画的复数性在新媒体时代已经失去其传播效应,不如转而凸显版画材质仍然有效的部分,比如原版的独特韵味,各版种技术手法和印痕的多样性。有的一直延续版画间接性创作的特点;有的则尝试各种逾越间接性限制的办法,比如在版画的印制概念上做文章,将印制的手段实施到非版画载体以及现成品上,又或者打破印制的稳定性,将其扩展为持续变化的过程,使得材料本身获得某种介入性。当然,有的艺术家干脆走向了油画的直接性表达,以满足某种直接挥洒的欲望。有的说版画应关注材料和观念,而不要停留于绘画性;有的则认为不要凑热闹、赶潮流,而应该做好本画种语言和形式方面的基本工作。

中国版画地位的凸显原就是与中国特殊的社会政治环境联系在一起的,而随着形势的变化,版画本就不同寻常的地位必然发生改变。早在新中国初期,艺术圈就讨论过版画边缘化的问题,因为在政治宣传的艺术队伍中,它已经难以排在最前列。新时期以来,中国艺术日益融入世界艺术的版图,版画更不可能获得和特殊的政治年代同等的地位。而问题就在于,中国艺术界还处在各种历史遗留和迈向世界新界面的胶合状态,诸种背着本土包袱的当代转型便浮现出来。艺术,如若作为一种个体的实践,便不会存在如此多的制约和诉求。不过,对于版画界跨界探索与当代转型这一本土话题的讨论,无疑能够让我们认识到当下中国艺术界的现实与话题语境。是否要带着它上路,艺术家们会有自己的判断。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