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中国乞巧第一村”之称的广州天河珠村拟于今年在村内建设国内首个以乞巧文化为主题的博物馆,由珠村村内明德堂为核心的周边古祠堂建筑构成,按不同主题分设5个分馆。
往昔:景点有限展览雷同
去年的乞巧节开幕当天,从天河市中心的中山大道前往珠村方向,交通极其拥堵。共有10万市民来到珠村感受乞巧节节日气氛。珠村的名气及人气都有了,但由于景点有限,市民的主要旅游景点主要集中在去年新建的珠村七夕文化广场、乞巧第一村牌坊等。前来珠村市民们也纷纷表示,除了乞巧节广场之外,并没有太多的去处。市民普遍认为,珠村景点“可看性”不足。 “珠村的祠堂里,陈列了一些乞巧作品,但这些作品并不成规模,无法全面了解乞巧文化。”有专家在日前天河区举行的乞巧文化论证会上表示。此外,珠村的景点,也颇为雷同,“村里有多个祠堂,都有乞巧作品展示,但基本雷同,缺乏新鲜感。”参观过去年乞巧节开幕日的一名市民表示。
未来:5座祠堂全面展示
去年乞巧节过后,天河区委区政府就制定了《广州乞巧文化博物馆建设项目工作方案》,并广泛征求相关街道、村公司及村民的意见。日前,天河区还多次组织了省市一些对乞巧文化、民俗文化和博物馆建设有深入研究的专家学者,实地考察了乞巧文化博物馆初步规划的选址,并就博物馆定位、运营等问题进行调研。
经过多次论证,乞巧博物馆选址定于珠村村内明德堂为核心的周边古祠堂建筑构成,整个博物馆将由5个分馆构成,即明德堂、纤云馆、巧艺馆、金风馆、玉露馆。在主馆明德堂,除可看到传统“摆七娘”展示之外,还有乞巧文化静态展示,如通过文字、图片、视频、实物等介绍乞巧历史渊源。在明德堂旁边,将重修一个风格与之一致的祠堂,这里将成为传承乞巧技艺及具有办公功能的“巧艺馆”。德堂后方的仁可潘公祠将升级为纤云馆,作为书画作品展馆。珠村梅隐潘公祠将升级为金风馆,主要展示并介绍广东传统广绣、珠绣、绒绣等代表性作品及工艺特点,珠村缔长钟公祠将升级为玉露馆,主要作为珠村乞巧艺人工作坊,在这里可以了解乞巧作品出炉的全过程。
广州乞巧博物馆不仅是一个展览场所,也是研究和教学活动的场所。它以静态展览和动态展示,深入浅出地向市民传递着中华七夕文化和广州乞巧节的内涵。
要将珠村建成乞巧文化地标
天河区委常委、宣传部长童慧表示,“乞巧博物馆的出现,将让珠村的乞巧文化展示常态化,将让珠村成为真正的乞巧文化地标。”
广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曾应枫表示,博物馆是历史文化的空间,博物馆的数量和质量是一个城市文明程度的标志之一,在天河珠村建立全国首个乞巧博物馆代表广州作为现代城市的历史底蕴和民俗文化品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