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绘画

奥弗•勒路石近作展于中央美院美术馆开幕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2-10-24 11:05:15 | 文章来源: cafa.com.cn

2012年10月21日星期日下午“艺术家和工作室” 奥弗•勒路石近作展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幕。该展览由中央美院美术馆馆长王璜生担任学术顾问,学术部王春辰担任策展人,由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以色列驻华大使馆、以色列诺嘉艺术集团联合主办,LITVAK Gellery, Tel Aviv赞助。

展览开幕式由中央美院美术馆学术部岳君瑶女士主持,以色列大使馆大使马腾(音译)先生、以色列大使馆公使莱德娜(音译)女士,发言人潘立文(音译)先生、文化学术及首席事务主任柯志凯先生、中央美院美术馆副馆长谭斌先生以及本次展览的艺术家奥弗•勒路石先生出席开幕式。

以色列大使馆马腾先生首先发言,表示很高兴参加以色列艺术家奥弗先生的展览,表示自己与奥弗先生是同龄人,介绍艺术家在突尼斯出生,后在巴黎发展。他首先感谢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谭斌副馆长,学术部岳君瑶女士,以及参与展览策划的张慧女士和使馆工作人员。马腾先生表示开幕式对他来说很重要,美术馆是艺术圣地,这里展示了以色列的艺术水平。并且这是首次奥弗先生在中央美院美术馆办展,也是两国建国以来在此办展的第一位以色列艺术家。以色列和中国都是有着千年悠久历史的国家,以色列在1948年建国,中国则在1949年建国,两国皆由古老的国家发展成现在的新的现代化国家,这对他来说非常重要。以色列需要与中国建立永久的友好关系,这需要民间的更多交流,这一次的展览就是一个证明。奥弗先生准备在中国人民大学授课,他希望艺术家能在中国接下来的工作中取得成功。

随后由中央美院美术馆副馆长谭斌讲话,他代表美术馆对奥弗先生表示祝贺,对在场来宾表示欢迎。他说虽然天气寒冷,但是大家来到美术馆会感到一种温暖的力量,这种温暖不仅来源于艺术家对艺术本体问题的思考,更多的是他对作品所传达出的对人性本真、生命意义的表达。观看奥弗先生的作品,会经常出现同一物象,他想这是艺术家期望在其中架构一种对话的关系,这种对话包括作品的物象与物象之间,包括艺术家和作品之间,以及观众与作品之间等。对话是人类最基本的交流方式,在信息飞速发展的今天,这种方式显得愈发微弱,但是我们可以很欣喜地发现在奥弗先生的作品中,有一种简单、质朴的方式来完成这种艺术对话。奥弗先生在世界各地拥有自己的工作室,同样也选择在中国北京宋庄建立工作室。他希望奥弗先生在北京这个古老与现代交汇的城市激发出更多创作的灵感和能量,创造出超越国界的、为世界人民所共同欣赏的艺术。最后,他再次向展览参与人员表示感谢,祝贺展览圆满成功。

奥弗•勒路石(Ofter Lellouche)是以色列油画家、版画家和雕塑家,在以色列和欧美艺术界均占有重要地位。他也是一位艺术教育家,曾任教于以色列最高艺术学府“贝泽埃尔”艺术学院,并发表过大量艺术专著。奥弗虽以行为艺术开始艺术生涯,但很快感到绘画和版画是他真正的创作追求。他创作了大量自画像、风景、景物、人体油画和版画。近年来专注于雕塑和巨幅版画创作。奥弗此次的个展便以近年来的版画和雕塑为主。

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郭红梅博士撰文总结奥弗•勒路石的艺术生涯,将之分为:早期求学经历,20世纪70年代的“镜子里的自画像”,20世纪80年代的“黑色风景”,20世纪90年代的“黑色风景”中的“心理肖像”以及新世纪以来的“象征主义”雕塑。当奥弗接受委托创作一座纪念碑以纪念马焦雷湖畔小镇发生的第一次意大利犹太人大屠杀时,他决定创作一个4、5米高的巨大头颅。对于这件大型公共雕塑,奥弗说:“当我站在将罪恶秘密隐藏在湖水深处的马焦雷风景面前时,我感觉到了在湖边安放一块石头的必要性,就像我们在墓地树立墓碑的习惯那样。紧接着,那个头颅就出现在我面前,我不知道是男人的头还是女人的头,它的容貌已经模糊。它就在那些林木掩映之下,就在那儿凝视着湖水,凝视着那些生命殉难的湖面,好像在说:‘我在这里’。”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