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展出的青峰泉藏唐·海兽葡萄镜
三百面涵盖商周、春秋战国、两汉隋唐、宋元明清等各个历史时期的珍贵铜镜将亮相深圳博物馆老馆,其中绝大多数展品属首次面世。记者昨日从深圳博物馆获悉,由深圳市文物管理办公室、深圳博物馆、深圳市文物考古鉴定所主办,中国铜镜研究会与深圳市收藏协会共同协办的“镜涵春秋——青峰泉、三镜堂藏中国古代铜镜展”将于9月22日与市民见面。据了解,如此大规模的“古代铜镜展”在深圳尚属首次,展览所有藏品均出自深圳两位收藏家杨传耕、刘东数十年的珍藏。
大多数藏品首次亮相
“之所以一直想举办这样一个展览,并不是因为藏品有什么可以夸耀之处,而是源于我们对中国古代铜镜的钟爱和对铜镜文化的痴迷。”本次展览汇聚杨传耕、刘东二人收藏的铜镜近三百面,基本涵盖商周、春秋战国、两汉隋唐、宋元明清等各个历史时期的主要镜种,绝大多数展品属于首次公开面世,为铜镜研究者提供了新的参考资料。
刘东表示,在展品的选择上面,他特别注重展示中国古代铜镜所蕴含的文化之精深与艺术之美。博大深厚的中华文化贯穿了铜镜发展演变的始末。每一时代的每一镜种甚至每一面铜镜,都承载了当时的思想文化和社会风俗的信息,都是那一时代特定的历史文化条件下的产物。
刘东说:“战国及早期镜中的几何和禽兽纹饰,都直接或曲折地反映了先民对自然和自然生物的敬畏和崇拜;汉镜的背纹则充满了神人和灵兽仙禽以及道教羽化升仙的神秘而庄严肃穆的气氛,不同字句不同格调的铭文则直接抒发了对持镜人、对国家乃至对铜镜本身的歌颂赞美和良好祝愿;隋唐镜的瑞兽鸾鸟、鹊绕花枝和狩猎纹则散发出浓郁生活气息和喜庆吉祥的情景,西域和佛教文化元素的融入又使隋唐铜镜别开生面;两宋辽金及元明清的镜饰中,双鱼双龙纹、人物故事纹、铸地坊名纹以及四字吉语铭文的大量出现反映出铜镜纹饰更加注重实用化、民俗化和商业化。纵观中国古代铜镜纹饰,祈求自然和神灵护佑、祛凶避邪,祝愿福禄长寿、家族兴旺以及美满幸福是其文化内涵的一条主线。”
据介绍,在所有展品中,除了将战国蟠螭纹镜,西汉草叶纹镜、铭文镜、东汉多乳镜、画像镜神兽镜、隋唐瑞兽镜等三制镜高峰的精良之作加以重点展示之外,还特别增加了“历代仿镜”一项,展出了唐仿汉、宋仿汉、明仿汉的一些典型品种。“虽然数量不多,但却反映了一个重要的历史事实,即两汉以后,历代都有仿前朝纹饰的铜镜,但这种仿制显然不是为了作假以牟取暴利,而是为了迎合社会和某些人的崇古心态而模仿前朝纹饰铸造铜镜,可供铜镜收藏爱好者对比参照。”刘东说。
难得一见的东汉“神兽镜”
“经过4000年悠悠岁月,铜镜背面精美的纹饰依然讲述着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传递着那个时代人们的思想观念。”杨传耕介绍,人类自从有了美的观念,对自身容貌举止就越发的重视。由最早的止水照容到铸鉴盛水,直至铜镜出现,之后在长达4000多年的时间里,铜镜一直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用具。中国古代铜镜纹饰刻画精细隽秀,铭文书写优美温雅,浇铸工艺鬼斧神工。在满足了作为生活用品的基本诉求的同时,还传达了人们对文化审美的需求。在祭祀、饪食及其他生活用的青铜器具因替代品的出现而结束历史使命之后,青铜镜却唯一地延续下来,并不断地推陈出新数千年,创造了无比灿烂和举世无双的中国铜镜文化。
杨传耕特别向记者推荐了两面难得一见的古代铜镜——东汉的“神兽镜”和唐代的“海兽葡萄镜”。他说:“这两面铜镜是中国古铜镜中精品中的精品,是深遂的思想文化和完美的艺术工艺结合的典范。‘神兽镜’创造了上有铭文的半圆方枚和内侧有斜立高圈的镜缘,高浮雕的衔纲巨兽和神人护从,都形象突出,眉目清楚,甚至神情可辨,工艺极为精细。而盛唐时期的‘海兽葡萄镜’,明显地带有西域文化元素,是中西文化互相融合在铜镜上的反映。高浮雕的海兽蹲卧于葡萄和叶片丛中,姿态不同,神情各异,高耸而又精细的深雕细镂,使雕出的海兽毫发毕现,灵动逼真浇铸于铜镜之上封存千年,从各个角度去看都堪称完美。这样的作品放之于世界任何地方,都会发出摄人心魄的艺术美感。”
杨传耕表示,铜镜虽然已经退出历史舞台,但是铜镜的艺术之美仍然在焕发出夺目的光彩。他说:“铜镜是中国青铜浇铸艺术史的一朵奇葩,其艺术水平不仅在中国,在世界冶金史上、美术史上都应占有重要地位。希望通过这一次铜镜展览,会使更多人了解、喜欢、并关注铜镜,从而走上铜镜收藏、研究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