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斌《跟踪》
其他作品:《煮海水》、《三十天——周斌计划》
周斌:《煮海水》是在韩国做的,2010年的10月份,因为当时我有一个在仁川的驻留项目,大概有四十天。每一次出去做作品,最重要的是你的作品和这个地方要有一些关系,这个作品在这个地方来做是有它的针对性的,换一个地方这个作品是不成立的。仁川在“二战”的时候有一个“仁川登陆战役”,我住的时间刚好是这个期间。所以我选择仁川登陆战的十四天,每天去海边运大概二十公斤的海水回来,运回来以后用二十四小时的时间把它煮成盐。实际上是很荒诞的一个行为,为什么要把海水煮成盐?我自己也不太能说得清楚,但是我直觉上,一个是时间上这场战役的十四天,还有一个就是跟从海里登陆有关系,还是针对战争的荒诞性做了一个荒诞性的行为。
《三十天》,是2010年在北京做的。我过去的一些行为作品都是把自己的身体置于某种相对极限的状态,在这种极限的状态来传达一些问题。《三十天计划》是我想把自己的一个创作力逼到一个极限的状态,每天去创作一件新的作品,而不是事先想好,在这三十天里边我刻意地保持了一个非常简单安静的生活,让自己所有的注意力都去考虑我明天要做什么方案。所以每天都会很紧张,压力会很大。实际上三十天虽然做了三十件作品,但是对我来说,我觉得三十天计划是一个作品,就是这个作品是把我自己的创作力逼到极限。
《跟踪》这个作品是因为有一个知名艺术家去成都,在出席一个庭审。他从北京到重庆,从重庆又坐火车到成都,住在一个很不起眼的旅馆里,结果还是被跟踪,半夜被警察把门敲开,然后被控制。第二天他不能去出庭,等审查完了以后才把他放掉。因为我生在成都,我平常生活、工作都在成都,这个事情发生在我身边,我自己有一些感受,我自己创作作品从来不会刻意考虑政治或某种题材,我只是考虑让我感动的事情、触动我的事情。我自己认为对于一个宏大的话题的关注并不比对一滴水的感动关注更重要,对我来说是一样的。这个事情促使我想做一件关于政治的作品。
所以我选择在中国的政治中心天安门广场跟踪一个蚂蚁。因为我设想,蚂蚁会没有方向地在广场里游走,我跟着这个蚂蚁在慢慢地移动,这样的话,我会显得很奇怪,好像是在找什么东西,其他人也会从所有天安门广场的人群里边发现我是很奇怪的,但是不明确他在做什么。我想天安门广场有很多监视的系统,这些系统一定会注意我。就会产生我在跟踪这个蚂蚁,其它的监视器在跟踪我的形象。作品是七十多分钟,中间警察来过两次,第一次他在我周围走来走去,但是他不知道我在干什么,当时因为是夏天,身上穿的很少,所以不会带任何东西,地上他也不可能看到蚂蚁,他只是觉得这个人行为很怪异,但是应该不会有危险性,所以过了一会儿就走了。然后又来了一辆警车停到我旁边,没有人下来,但是我想他们肯定在观察我在做什么,停了几分钟也就开走了,最后作品的结束是蚂蚁自己钻到了一个广场的砖的缝隙里边,我等了它十几分钟没有出来,这个作品就结束了。
我觉得一个艺术家去关注任何生活中的话题或者政治的话题,都应该有艺术的方式去表达。所以艺术家不同于作家,不同于政治家,不同于其他的身份,是因为艺术家有他独特的表达方式。所以,我也遇到北京的一些行为艺术家跟我聊天,我发现聊了几句以后,我说我们不要争吵,我是一个古典的行为艺术家,更注重研究艺术家的方法和方式,而不是简单地去喊口号,或者是直接地艺术性不强的方式。因为如果我们认可自己艺术家的身份,这种表达方式的研究,我觉得是很重要的。它首先是一个艺术作品,然后这个艺术作品说了什么,才是一个正常的思考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