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绘画

“彼德•潘症候群——李果个展”成都K空间开幕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1-12-12 13:16:42 | 文章来源: 艺术中国

新闻发布会现场

12月10日,李果2011年度个展——“彼德•潘症候群——李果个展”在坐落于成都芳沁街的K空间开幕。此次展览由K空间主办,青年批评家韩晶担当学术主持,著名青年批评家、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博士鲁明军出任特邀批评。

媒体发问

在新闻发布会上,李果回答了记者关于自己艺术创作以人偶玩具为描绘对象的缘由。艺术家称:这是一种自己人生经历和感受的抒发,表达了艺术家内心的孤独和期盼。80后这样一群独生子女,面对尴尬的孤独时,毛绒玩具就成为了自己的玩伴和情感倾述对象,李果的作品体现出了80后艺术家的典型性和成长经验的独特性。

 展览现场

本次展览的学术主持、青年批评家韩晶借由英国著名作家詹姆斯•马修•巴里(James Matthew Barrie,1860—1937)笔下的童话人物“彼德•潘(Peter Pan)”提炼出了此次展览的主题——彼德•潘症候群。论及缘由,韩晶坦言,之所以把李果在K空间举办的最新个展命名为“彼德•潘综合症”,皆源于由彼德•潘引发的一个全新的心理学名词——彼德•潘症候群(Peter Pan Syndrome)。“当我们面对李果的作品,或者说,他同时代艺术家的创作时,我们很容易看到:对自然成长的抵御、对现实世界的逃匿、对责任压力的规避、对外部世界的封闭、对自我那点天真、快乐的小世界,却害怕失去……这正是典型的彼得•潘综合症。”

展览现场

论及中国当代艺术中的卡通现象,韩晶认为:中国当代艺术中的卡通现象有其自己的历史渊源和文化上的必然性,既不同于日本动漫,也有别于欧美动画。“尽管大部分被冠以‘卡通’之名的艺术家,其艺术作品在表现形式上是简单的、易懂的、美丽的、艳俗的、潮流化的、游戏性的、小情绪的、个人趣味的、貌似快乐和低浅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这一艺术现象的背后,也如它表面上看起来的那样——假如,我们能先明确‘卡通’的定义,并摒弃卡通在商业化浪潮中所招致的偏见,进而将之作为一种青年亚文化来认真看待的话。”

艺术家李果接受采访

此次展览为期将近一个月(2011年12月10日—2012年1月4日),透过这些画作里的那些形象:被绳索捆绑的老虎玩偶、不知能否化茧成蝶的《蛹》、落寞站在领奖台上的《我也想过要当第一》……我们终会发现——原来,每个人心中都住着一个彼德•潘!(文/耳冉)

观众观看作品

到场嘉宾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